最後從長遠計,炮鋼和新式艦船,三五年之內有望突破瓶頸,現在置買家當,五六年後技術指標全面落伍,到時再添置新的,既勞民傷財,又得不償失。
長孫國兩艘炮艦近七十門炮,本錢都不止一百五十萬寸銀或是等價的貨物或銅錢,其十多年也就造兩艘,在技術生產力嚴重滯後於技術指標的當下,製造超時代超工業能力的技術產品,耗費的時間物力將呈幾何倍數遞增。
中原當下整體處於奴隸制舊貴族青銅農耕時代,直接越過鐵器封建制、工業鋼鐵兩個時代,建造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期的產品,顯然是不切實際的,長孫國無疑是最好的典型反面教材。
水軍於十五日後抵達穗城以南一百二十里甬城港,殘垣斷壁間仍能看到鹹軍火炮轟擊後留下的痕跡。
黑巾軍效法鹹軍在城牆表面掛上了草泥袋,以吸收彈丸對城牆的破壞,並挖掘了護城河,阻止鹹軍挖穴炸燬城牆。
但黑巾軍卻沒料到,鹹軍配屬了精通數學的武官,並制定了詳細射表,只需根據射表和炮彈落點,可大致推算出彈丸與城門的固定交點,屆時火炮推進至兩百步外,對準城門一頓齊射,數輪乃至數十輪齊射,縱然城池修的再堅固,城門也擋不住鐵蛋的轟擊。
甬城本城及轄地村縣原有民七萬餘人,今只剩不到一萬四千人,多數是老弱病殘,或是遭邪教迫害而死,或是抽往了前線。
永興、北海兩戰失利後,黑巾軍將氣都撒在了鹹國人頭上,對鹹國佔領地實施了慘無人道的迫害和屠殺,丘南全郡不計隱戶,十五年前在籍人口原有小八十萬,如今鹹國本地人不足十八萬,另有近二十萬外遷人口,人口腰斬一半,結構發生鉅變,給重新統治當地造成了巨大麻煩。
百里燕率軍入城修整兩日,走訪了當地和周邊,說是十室九空那是一點也不為過。
當地的青壯年和年輕婦女蹤跡難覓,十六至四十五歲間人口幾乎斷層,實際情況比丘南北郡的更為嚴重。
甬城是去年十月前後收復的失地,冬季應該能種一季麥子,事實上發放農具之後,能勞作者十不足一。趙遜實行了養民政策,發放賑濟糧,但遠不足以解決問題。
百里燕遂給陔陵發去急報,追加撥款四十萬貫,糧五十萬石,布二十萬匹,盡免稅賦五年,日後每年按此數撫卹丘南南郡,暫行三年,三年後再做調整。
甬城以東還有云霞,以南有拓翔,情況只壞不好,百里燕急於趕路,抽不出時間一一巡視,修整兩日後,立即開赴川陽關,經川陽前往彭源郡去見趙遜。
川陽關是鹹國西進之門戶,南北走向的山脈隆起於一千五百米海拔的平原之上,擋住了孫國東進的道路,一直是鹹國抵禦孫國入侵的重鎮。孫國可籍此向東北攻鹹國,南入志國,對三國都有重要戰略意義。
孫國曾為川陽關與鹹國攻殺五十多年,也因川陽關而由盛轉衰,志國藉此五十多年養精蓄銳,為擊敗當年的孫國霸主爭取了戰略緩衝的時間。
孫、鹹兩國以川陽為界,出了川陽關往西八十里,便是兩國邊境。由此向西六百餘里,是彭源郡郡府碩天城所在。
黑巾軍起事至今,孫國舊地是唯一人口不減反增的地盤,由於孫國是黑巾叛軍的老巢,從國外擄掠了大量人口,當地的人口情況要比鹹、徐、長孫好得多,人口比開戰之初多得多。
經過十數年的高壓政策,當地人口普遍通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人口格局。
此前預計萬川、彭源兩郡人口三百餘萬,其中彭源是大平原地形,應該有一百七十餘萬人,鹹軍佔領後的粗略統計顯示,當地人口達到近一百九十萬,萬川約一百三十萬,其中約十五萬鹹國人,六十多萬志國人,四十多萬的徐國人還有二十餘萬長孫國人。
而萬川、彭源兩郡戰前約有人口兩百三十餘萬,如今本地孫國人不到一百八十萬,考慮到黑戶問題,實際的本地孫國人口減少至少六十萬以上,但總人口卻還是增加的。
人口結構成啞鈴型,兩頭大中間小,十八至四十五歲間男丁明顯少得多,而這個年齡段的未婚和寡婦女性十之四五,情況總體比鹹國好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