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時下大環境影響,教學課程遠不及現代教育五花八門的課程的龐雜,只設識文斷字和數學,還有自然科學課程。中學堂、大學堂增設簡單物理,課程容量精煉,課時極為充實。
得益於當下生活節奏慢,生活內容簡單,學制也大大縮短,兒郎學堂學制四年,相當於小學。少年學堂、中學堂相當於初中和高中,學制各兩年,大學堂三年,相當於專科和本課,基本完善了教育系統。
大學堂是去年為整合砡工派左右門平衡而設立,暫開數學、簡單物理、育人(既師範)、機械工學、冶金、醫學、船舶、商貿財稅、土木營造,還有農作等九個系部。
接受中學堂應屆畢業生報考,凡有工監、工造官及砡工派推薦者,滿足識字和基本數學能力,或是有八年從業經驗的工匠,也可放低要求進入大學堂深造。
此外社會人員也可報考,只要有一技之長者,哪怕並沒有開設的系部,都可以入學深造。
其中醫學是六年制,分草藥醫學和內外科,授課地點在益草堂,六年後實習三年,共計九年才能獨立執業,醫學部同時也接受社會郎中報考和深造,也是為數不多對社會開放的招生專業。
陔陵如今先辦五所兒郎學堂,四年後再辦兩所少年學堂,待等第一批陔陵生員少年學堂畢業,再辦兩所中學堂,而後逐年增加學堂數量,擴大招生規模,然後制度化,每年定期招生、升學,十年內,陔陵將是集文化教育與商業為一身的商業型政治中心。
到那時,永興工業中心中、高階教育,規模將是現在的數倍,籍此兩城為中心,逐步推向全國,屆時如今所面對的所有政治阻力,在教育思潮的衝擊下,從根本上徹底打破時代的枷鎖,舊貴族權利階層專制時代將徹底動搖。
這是百里燕給舊貴族開的一劑慢性毒藥,既然無法以政治手段改變現有政治弊端,就只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柔性手段,於不知不覺間溫水煮青蛙。
當這股力量滲透到社會行政每個角落,變革將以其歷史的宿命,不可避免的從幕後走上臺前,拉開時代向前發展的序幕,一切阻撓時代的個人和集團,終將被消滅在歷史煙波浩渺的長河中,不留一點印跡。
季錦昇有先見之明,以其思維,也只看到教育所背後的冰山一角,西寰大肆招募門客圖謀朝堂,殊不知百里燕日後門下學子遍佈天下,以一人之力,用天下之人。
一月三十一日,武備營在永興城登船,經永興河入迷龍河,再入彤河在丘南郡穗城以南登陸。
穗城古有“糧穗之鄉”的美稱,丘南郡因丘南郡南部海拔突增而得名,平均海拔達到了一千五百米以上,受內陸氣候和海拔共同影響,當地氣候溫潤,夏季不是太熱,而冬季不是太冷,偶爾霜凍和降雪。
當地每年能種一季稻米,冬季再種一季小麥,麥產要比北海地區多得多,同時當地也是鹹國棉花的主要來源,雖然棉花品質不及內陸地區,但解決了國內部分紡織業的原料,不至於戰時被封鎖後原料徹底斷絕。
陳瞿、陳殿父子跑船嫻熟,想起當年在婆嵩、松迪亞兩省行船,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倘若是陳家父子統帥水軍,興許會更順利,戰術不至於受地形牽制。
砡工派所造的五千石大船,近年來陸續下水六十多艘,形制承襲了傳統結構,沒有多大改動,但中原戰船多數是頭大屁股大,內河行船問題不大,海上行船浪高風疾阻力大,速度慢得多。
百里燕參考風帆戰艦和現代流線水體結構,前年手繪了幾幅素描,讓船坊和砡工派先行攻關製造兩艘三千石船,以供海上測試,同時繼續承襲傳統形制結構,開建一艘萬石船,以積累大船製造經驗。
長孫水軍在繳獲“天船”之後,以中原船為母板,製造了仿製的兩艘五千石的炮艦,各裝三十多門十一斤炮、十七斤炮,分上下兩層甲板裝炮,但其拿來主義的劣根性卻是絲毫沒改。
天船左右舷側的炮窗是圓孔,長孫軍想當然的加以仿製成圓孔炮窗,然方形炮窗更有利於人類的視野,而圓形炮窗顯然是另一個物種,為方便自己而設計的。
百里燕與陳家父子見面機會並不多,陳瞿、陳殿常年跑在內河,會盟之前在北海洋麵打了半年的海盜練兵,其對長孫水軍的兩艘炮艦印象極為深刻,此番得見百里燕,多次提及建造炮艦,百里燕沒有答應。
原因不外乎三點,其一當下焦點集中於消化佔領地,國庫、錢坊剛有些寬裕,沒有那麼多錢糧用來造炮,重點仍是穩定民生,發展國內經濟。
其二,當下火炮射程趨短,受制於工業化採礦和鍊鋼規模製約,鐵價降不下來,成本仍然精貴,步軍尚且不足用,水軍根本顧不上,國庫拿不出這麼多的現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