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片刻,原本十幾個人,最後發展成好幾百人“追殺”,一直追到太守府趙遜處。
見到趙遜,百里燕(既魏賢)氣喘如牛:
“趙,趙將軍,你可得救救在下,營裡頭數百兵士追殺在下,這城南大營在下怕是呆不下了。”
“追殺你?何故追殺於你?”趙遜奇怪問。
“嗨,在下每晚天黑之前在城外垂釣,昨日釣到一頭水豚,體形頗大,食之如牛肉,後分了多半給其他百姓,在下留下些許自己吃了,不曾想被入城鹹軍發現,今日是來找我吐肉來的。”
水豚大概跟海豚、江豚差不多,但是體形略小。所有的淡水豚、海豚、鯨魚,其實都是哺乳動物。只要是哺乳動物,肉質跟魚類是不一樣的,口感吃起來跟牛肉差不多,但有些差。
昨晚天河釣魚,莫名其妙釣到一頭水豚,小一人多高,實在太大,就分了不少。結果不知道哪個王八蛋搬弄是非,把魚傳成了牛肉,而且確實口感就像牛肉,結果引來了剛才追殺。
聽到這裡,趙遜接著說道:
“既如此,你與眾人說明,不就可平息此時了嗎。”
“嗨,在下說了,乃垂釣之漁獲,可他們出口便是罵我岐人。此事哪是因肉而起,實則還是糧。這每頓減三成飯量,實則就成了一天兩頓,而非三頓。這些兵士本就不願充軍,如此還要剋扣糧秣,定是吃不飽,這才橫生事端。
長此以往,我軍定是不能久持。”
“嗯,此言有理。可眼下糧秣無多,若是不減量放飯,怕是難以度過兩月,也是無奈之舉。”
糧食這種要命的戰略物資,最不能公之於眾,尤其是糧少的情況下,還沒有後續補給,就更不能透露半點訊息。
要是天天吃飽飯,還有一年囤糧和源源不斷的補給,公之於眾也沒什麼要緊。但最要命的就是眼下沒糧了,但又不能說,更不能說補給也中斷,這才是最要命的。
百里燕因為腿快,趕到太守府之後,追殺在後的幾百號人才趕到,結果被都尉姚盛的守兵給驅散了,這要是衝進太守府,不準能把百里燕給砍成肉泥。
驅散了聚眾兵士,姚盛前來複命:
“趙將軍,聚眾鬧事者已經驅散。只是影響怕是難以消除,尤其是放飯一事,已經令各營頗為不滿,長此以往恐生變故。”
“此事本將軍正與校軍郎商議,但眼下減量供飯也是無可奈何之舉。你先退下,容本將再做考慮。”
“諾!”
待姚盛退下,趙遜與百里燕道:
“糧秣一事關係全軍,眼下既無軍需供應,亦無糧可徵,本將軍打算再次劫取晉軍糧草,你以為如何。”
“這恐怕難以實現。晉軍糧道皆在杜陽附近,這杜陽若是不拿下,便是無糧可劫。除非只有攻城,打下肥城才有糧。否則放眼望去,鹹國本土已經無糧,將軍何處去劫糧。”
趙遜還是想劫糧,但問題是現在沒有糧道給你佔,就算有,韓合吃了一次虧,難道還會吃第二次虧?
劫糧一事無果而終,之後兩天全城瀰漫著焦躁和不安情緒,百里燕也沒敢回南營,只能住在太守府外邊草棚裡,因為太守府實在太破,已經塞進了好幾個大都督、都督,自己這個校軍郎哪有容身的地方。
就在百里燕殫精竭慮有一頓沒一頓之際,鼎煬侯張雋率領了八萬大軍出了原始森林直奔杜陽城,此刻已經距離杜陽城還有一天多腳程,如果急行軍,大半天就能到。
而這個時候,韓合的十一萬大軍早就以逸待勞的守在“駭穗”等著鼎煬侯八萬大軍殺到。
“駭穗”是杜陽城以西的一處平原,因該地水稻畝產比其他肥田高出一半,稻穗更多,因而有產量駭人聽聞這麼一說,駭穗之名也由此而來。
韓合在此紮營,只因此地是東去杜陽必經之地,走其他地方不是丘陵就是沼澤森林,只有這一條大路可走。而且也利於騎兵機動。
韓閤中軍大帳內,韓合正與姒昌交代軍機:
“世子殿下,待鹹軍主力被我軍合圍之後,你率騎兵一萬,前去尹秧城與肥城之間埋伏,見尹秧城內援軍出動,即刻半路劫殺。”
“為何不先去解肥城之圍,而要劫殺尹秧城援軍?”
“尹秧城現有守軍三萬,而肥城之下有鹹軍四萬,倘若未能殲滅鼎煬侯主力,肥城圍城之兵必然來救。而肥城之兵卻不足以全部分兵前來解圍,必然要調尹秧城守軍,故而尹秧城守軍不得不出。
如此我軍可在半路劫殺尹秧城守軍,而後奪取尹秧城,斷了鹹軍糧草,令鹹軍無以為繼。此時圍困肥城鹹軍沒了糧草,馳援鼎煬侯已無可能,故而必先去奪取尹秧城。
而老夫則在駭穗之地殲滅鹹軍主力,而後揮師西進,尾隨鹹軍將其消滅。如此我軍可不費吹灰之力,將鹹軍一分為三而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