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此同時,韓合坐鎮肥城內,探馬不斷傳來鹹軍訊息,此前韓合料到鹹軍會去攻打杜陽,於是提前幾天,趁著天黑,從肥城陸續調走駐兵六萬多人,同時晉軍五萬騎兵秘密抵達杜陽以西的“駭穗”,準備與鹹軍決戰。
肥城太守府內:
“王碩將軍,肥城之內由你坐鎮,老夫連夜摔人出城,擇機與鹹軍決戰。”
“韓老將軍請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
“嗯,姒昌世子隨老夫同行,世子殿下可願否。”
韓合目光轉向姒昌,姒昌跟打了雞血似得戰意洶湧:
“本世子領命!”
“好,天黑之後,即刻啟程!”
“諾!”眾人異口同聲。
韓合料定張雋必打杜陽,而且是分兵。
杜陽位於肥城以東偏南,由西往東有三條路,一條是肥城,一條是巾陽,巾陽在肥城以北,從肥城出發兩天就到,鹹軍顯然不可能先去佔了巾陽。於是只有南方原始森林這一條路,而且還是直線距離,不需要繞路。
從尹秧城前往肥城路上以南,被大片原始森林覆蓋,可避免被騎兵襲擾,但是路不好走,只有附近的山民知道進出原始森林的小徑。
韓合當然知道有這片原始森林,行走也極為艱難,但是眼下兩條路被自己把手,鹹軍只能冒險走原始森林,前往杜陽城。只有拿下杜陽城,才能切斷杜陽以西,肥城及其他據點的供應。
但是鹹軍必然要先製造大軍圍困肥城的假象,而後偷襲杜陽。
此外鹹軍攻打杜陽也不是憑空臆斷,鹹軍有攻打杜陽的切實必要。如果短期內無法與晉軍決戰,鹹軍必然糧草告罄軍心大亂,於是就只有佔了杜陽騷擾晉軍的糧道,然後補充鹹軍自己。
因此儘管杜陽距離尹秧城較遠,且在肥城後方,一般人還真想不到去打杜陽。但是人要是餓瘋了,還真什麼事都乾的出來。
於是就在韓合趁夜潛出肥城不久,鼎煬侯張雋率軍抵達肥城東南七十多里地時候,開始分兵,他親自率八萬人進入森林,只留了兩萬騎兵和兩萬步兵去圍肥城。
之所以將全部騎兵派去圍城,一是騎兵難以在森林中行進,二是鼎煬侯認為韓合近八萬人守城,但城中騎兵已經不多。
如果鹹軍只用四萬步兵圍城,有可能被韓合反殺,所以調動所有騎兵去圍城,是對付韓合出城步軍的。如此兩萬騎兵負責機動圍城,足以抵消晉軍無法結陣出城三五萬人的步軍。
同時鼎煬侯張雋下令圍城鹹軍大都督,以增加軍帳和增灶之法,迷惑晉軍,一旦杜陽拿下,圍城大軍在騎兵掩護下能夠安然撤退。並誘使晉軍尾隨放棄圍城的鹹軍出城,在杜陽以西與晉軍決戰。
當然,也可以佔了杜陽後,直接揮師主力攻打肥城。但肥城畢竟牆高池深,守軍八萬,單憑鼎煬侯的十三萬人,根本打不動,而且兩個月也攻不下。
因此最好的辦法是佔了杜陽,而後從肥城外撤兵,引誘晉軍出城。
這樣一來,鹹軍佔了杜陽,即便沒有尹秧城的糧草供給,鹹軍依然能以杜陽為中心,掠奪打擊晉軍糧道自給自足,逼著晉軍只能找鹹軍決戰。
就在鼎煬侯張雋起兵離開尹秧城的第五天,傳來肥城被圍的訊息,約三天後鼎煬侯率主力走出原始森林。
前方訊息不斷傳來,坐在太守府裡的百里燕如坐針氈。
這還是他出道以來一地碰上決戰,雙方將領都是隔空運籌,既沒有現代的衛星偵察,也沒有電臺通訊,前面發生什麼事,後方隔幾天才知道。所有的戰役醞釀和佈局,嚴重依賴戰前的謀劃,這就讓百里燕很不適應。
此前好歹都是臨陣交手,正面過招,資訊即時反饋。現在遠隔幾百上千裡地,都是謀定而動,而謀定而動的資本又很大依賴於情報,但現在情報的傳遞只能靠人,都不是戰場即時資訊,這就讓百里燕頗為不適。
這天右都督鍾衡押糧回城,百里燕便是找了上來:
“鍾衡將軍,肥城情況如何,可有鼎煬侯大軍訊息。”
“肥城尚在我軍圍困之下,暫無其他訊息。校軍郎莫不是探得其他訊息。”鍾衡反問百里燕。
“未曾探得其他訊息,倒是覺得肥城守軍太過於安靜。”
“此話怎講?”
“我軍四萬圍城,即便韓合被困城內,但我軍圍城數日遲遲不攻,韓合就不會想到我軍前去偷襲杜陽?
亦或者,韓合此時還在城內,若是料定我軍前去偷襲杜陽,其必然知曉我軍圍城之軍人數不多,極有可能出城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