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韓合為攻打肥城絞盡腦汁之際,百里燕(既魏賢)與鍾衡經過一天修整,於夜間押運糧草折返鹹軍大營,中途又休息了一天,吃飽喝足之後,於第三天回到大營。
聞聽鍾衡大破晉軍,趙遜為之所驚:
“快說,倒底如何破得晉軍。”
“回趙將軍話,此事多賴岐人魏賢之功,末將也是聽從其計行事,故而是誤打誤撞重創了晉軍。”
“魏賢?!”趙遜大感意外,忙問:“你是說丁肅麾下的壯士?”
“正是,若非他,末將此刻怕是已經被晉軍所擒獲。此事還得從那天出營路上說起。而且此子身手了得,據說黑燈瞎火之下愣是一槍刺死了晉軍騎兵都尉,自身紋絲不動。”
鍾衡道出詳情之際,百里燕正在輜重營胡吃海喝狼吞虎嚥,丁肅坐於對面笑的更是合不攏嘴:
“魏賢吶魏賢,不曾想此番出營,竟有如此大功落你頭上,你怎的感謝我呀。”
丁肅厚顏無恥道,百里燕氣不打一處來:
“感謝丁大人?要不下次再有這等美差,丁大人你去如何。”
聽到這話,丁肅立馬不痛快:
“哼,若非本官,你小子此時不知在何處吃苦,不思報恩反倒貪功,這是何道理。”
“貪功!”百里燕放下筷子說:“丁大人,知不知道當日夜裡多少晉軍,算上民夫小九千人,我軍一千八百餘人去戰九千人,這能是美差?你丁大人去試試給我看。”
丁肅皺著眉頭無言以對,見說不過百里燕,乾脆拍拍屁股走人。不料剛到營帳口,就撞上趙遜:
“呃……趙將軍!”
丁肅心虛,想來剛才之言定是被趙遜聽去了。趙遜細丁肅臉色,非但沒動怒,反而心平氣和說:
“丁大人舉薦有功,本將是要好好給你請功。待此戰了結,本將軍定保舉丁大人一官半職。”
“趙將軍言重,下官怎敢貪功呢。”丁肅故作謙遜,心中已是想著日後如何高升。
這時趙遜又言:
“既如此,你先退下,本將有要事與魏賢說道。”
“諾!”
待丁肅退走,趙遜、鍾衡二人悄然進帳,百里燕立身而起行禮肅拜:
“魏賢見過趙將軍、鍾將軍。”
“嗯,免禮。本將此來只為劫糧一事。聽聞鍾衡將軍所言,此次劫糧皆乃你之謀劃。”
“魏賢不敢貪功,若無鍾衡將軍果斷,怕是再好的計策也是紙上談兵。”
“嗯,看來你還是謙遜之人。只是本將不明白,你如此年紀盡有這般巧思與武藝,著實令人費解。不過,你既已為我軍效力,本將軍自不能虧待於你,且此番劫糧你乃頭功,按說超擢你為都統亦合乎軍制。
但你年紀尚小,又是文武雙全的人才,故而本將軍調你帳下聽命,暫且屈居校軍郎如何。”
百里燕沒有拒絕,果斷接下任命:
“既如此,在下願替將軍效犬馬之勞。”
“校軍郎”類似伴讀書童,就相當於將領的隨從,主要幹一些倒茶送水之類的雜事,沒有職務、權利,是空額編制,亦不領取朝廷俸祿,但吃軍糧,俸祿來自輔佐將領自己的薪俸。將軍賦閒後,校軍郎亦可作為門客保留離開軍隊,但校軍郎依然還是軍隊編制。
但凡是大都督、左右都督,皆可配校軍郎,實際上配校軍郎的情況並不多見。因為任職到了大都督之上,諸如徵東大將軍、鎮東大將軍,以及太尉、大司馬等等任職,就有開設幕府養門客的權利,校軍郎自然成了沒有意義的編制。
此番伏擊劫糧,鍾衡損失三百多人,傷兩百多,劫回糧草足可用大半年,解了趙遜燃眉之急,還連帶拐來兩千多民夫,八百多匹戰馬,其中一千七百多人是晉軍抓的鹹國、歧國、孫國人,剩下的則徵召的志國、晉國民夫。
其中的鹹國、歧國人大多數被可以編入鹹軍,但想走也沒那麼容易。至於志國、晉國,要麼投鹹軍,要麼充當苦役、民夫,沒有選擇。於是原本只有不到七千人的趙遜,眼下已經小九千人。
如果再算上連帶殺翻了晉軍五千多人,這麼大的戰功,平時封賞個左右都督都沒問題。
可人家也說了,你年紀太小,任命太高不服眾望,而且你的運氣成分佔了多數,還得觀察觀察。
與趙遜一番細說,隨其來到中軍大帳,趙遜就眼前形勢詢問百里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