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浩在黃歇的授意下,來到了咸陽。
比起來楚國,秦國在這些年裡過的是十分舒坦,齊國和秦國沒有發生一點戰事,當然這不是齊國不想蠶食秦國,而是秦國有著函谷關擋著,齊國如果想拿下秦國的領土,那就必須壓境。
軍隊派遣多了,這就是全面戰爭了,對於秦國,齊國一直處於懷柔政策,希望能用懷柔政策麻痺秦國。
等待魏冉與嬴稷正常死亡,但是嬴稷的年齡和齊小白的年紀差不多,要等他死亡,那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
不過一但嬴稷死亡了,齊小白相信秦國的局勢是很好操控,因為嬴稷和齊小白一樣,並沒有什麼優質的接班人。
畢竟年紀都差不多,而且都是為了國事操勞很多,那有時間去男歡女愛,更沒有時間去培養自己的孩子。
本來齊小白對美女還是十分渴望的,但隨著見到的美女越來越多,在加上自己的公事的確越來越繁忙,在這種事情上的需求,也逐漸的弱化了。
此時上官浩在秦國的朝堂上,直截了當的說出了楚國的意圖,那就是聯合起來攻伐齊國。
此時秦國朝堂上,可謂是十分震驚,這七年裡,秦國沒有遭遇齊國的任何攻擊,而且關係有所改善,看著秦國的想法,那彷彿是要與秦國友好相處,共分天下的感覺。
當然這麻痺的只是一些普通的貴族們,對於秦國的精英,大才們,是沒有絲毫的麻痺,魏冉雖然也已經年邁了,但是他知道齊國的野心一直都是統一天下。
與齊國共分天下?這不知道是那個做白日夢的傢伙做出來的美好夢想。
雖然魏冉認為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但總是有人做這白日夢,他也是沒有辦法,在秦國的國力恢復差不多的時候,魏冉就想過主動出擊齊國,以突襲的方式獲得絕對的戰場優勢。
但是遭遇了大臣們的一系列反對,他們認為,齊國正在海外擴張,對九州已經沒有之前那麼大的野心了,只要時間長了,示好齊國,說不定就可以與齊國共享天下。
魏冉雖然主張過伐齊,但是這些大臣們的反對,他也不好一意孤行,當然他也聯合過上卿,和自己的死對頭們,還有那三貴,還有太后。
但是這些人們,都不希望戰爭,都想偏安一方,佔據著關中,他們覺的齊國打不進來關中,準確的來講,是聯合著楚國,齊國是進不來關中平原的。
但是魏冉清楚,齊國要想鐵了心的滅秦,一定會走函谷關嗎?顯然不會,北方的蕭關,那也是齊國可以選擇的路徑。
雖然蕭關要途徑大漠,但是齊國的北部軍團,已經逐漸的在草原上立足了,他們要想進入大漠,那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嗎?
如今上官浩來了,而且是帶著楚國最高指示來的,魏冉覺的這是秦國最後的一次機會,如果放棄了這個機會,那麼秦國再也不是齊國的對手了。
也許放棄了這次攻伐齊的機會,秦國還可以苟活,苟活十年,二十年這都是有可能的,但這和慢性死亡有什麼區別呢?
秦楚戰爭一但爆發,楚國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必然不是齊國的對手,等楚國滅亡後,天下只剩下秦國了。
而秦國那個時候偏安一方,佔據關中平原和巴蜀之地,如果齊國不動手,也許可以一直存活下去,但是天下局勢都在齊國的掌握下,人家憑什麼不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