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內閣會議結束後。
齊小白離開了內閣,而田忌看著眾人說道:“陛下這是去驅狼吞虎之計策啊。”
眾人點了點頭,管仲看向田忌詢問道:“你有沒有合適的門人選?讓他們去施行陛下的計策?”
“做這個事情,需要一個懂的縱橫遊說之人!”田忌看著管仲說道。
“兩位相國,我願意去施行齊國這個大計!”一個男子看著田忌與管仲說道。
田忌和管仲看向此人,都是愣了下,此人是齊國的一位中卿,世家出身,在內閣當中一直處於一個小透明,他們沒有想到今天這個人會自告奮勇的站出來。
“李明,你要去晉國施行這個陛下的計策,讓晉國與秦國爆發戰爭?”田忌看著李明詢問道。
李明,屬於齊國世家李家的人,李家在齊國一朝五中卿,可謂是一個十分有力量的世家。
不過李家人在朝中任職的大多數是文臣,沒有出現過一個武將,當然這和他們家族的教育,家規有關。
李家人在齊國曾經也是被稱之為相門世家,因為給齊國輸送過多個相國,所以被稱之為相門世家,而且經常有人擔任上卿。
不過李家人奉行的是中庸之道,讓他們去做一些內務的事情,他們做的一般是比較好的,因為保守,但如果讓他們做一些大事情,或者改革的事情,創新的事情,李家人不行。
齊小白對這個家族的評價是缺乏創新的力量,這種家族,看著一門五中卿,威風凌凌,但是齊小白知道,這種家族已經在倒退了。
可能過不了多久,這個家族就變成了一門五少卿,到時候一個家族才出現一個上大夫。
齊國是要強大的,朝堂要的是能創新改革,給齊國帶來新鮮的人,而非一群中庸之人,雖然齊國也需要一部分保守的中庸之人,但是在這亂世當中,中庸便是代表著倒退和鞏固自封。
在這亂世當中,最忌憚的便是倒退與鞏固自封,因為你不前進,那代表著的就是滅亡。
天下一國改革,全部諸侯都進行改革,魏國開創了吳起李悝變法,秦國立馬商君變法,韓國申不害變法,趙國胡服騎射,楚國吳起變法,齊國齊小白改革。
大家都在變法圖強,都在前進,所以在這個時代中庸之道雖然需要,但是需求量並不是很大。
之前齊國處於偏安一方,講究的是安穩,所以需要中庸之道,安然的發展,但是如今齊國正在圖謀九州,爭霸天下,這個時候需要就不是中庸之道了。
李明自報奮勇,要去實現齊小白所制定的大計劃,田忌與管仲都是十分震驚的,他們沒有想到奉行中庸之道的李家會有人站出來去做這個事情。
李家人在內閣當中,雖然他們家族靠近管仲,畢竟都是貴族世家,實則李家辦的事情與張天上有些牽連。
因為他們是中庸之臣,所做的事情都是內務的事情,而張天上是齊國的後勤大臣,財務大臣,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是處於張天上的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