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適,太合適了!」李丹一拍大腿,二人在車裡相視而笑。
對範縣令來說,他擔心自己離開餘干以後自己的股份就沒了,利益就不能再和餘干捆綁在一起了,如果有了義女和女婿的關係,那誰還敢動?
對徐英而言,如果她能夠認範縣尊這位范仲淹後裔做義父,便有了個官宦的靠山,不僅可以門當戶對嫁入李家,而且那兩個「郡王義女」也就不敢過分興妖作怪了。
對李丹來說,能和范家這樣的家族聯姻,並且其中還有位當朝三品***,那麼前途也可以避免許多風險和波浪。問題是,徐家是否同意?
當他趕到徐府向徐家三兄弟一說,三人異口同聲地沒意見。
徐英有這樣位義父的話能給徐府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據說範縣令因政績卓著,即將出任登州府知府),而且也讓闔府上下對兩家的地位對等問題鬆了口氣,畢竟官宦子弟和商人之女結親不大尋常。
李丹考慮,這範金虎(範縣令名諱)雖然偶爾小貪,但總的來說還算德行不虧。在任這些年算得上是體恤民情、照顧各行業發展,並且給李丹青衫隊的迅猛擴張提供了土壤。
在李府分家案中他圓滑處置,如約保障了李丹的述求;在李丹多次闖禍甚至即將觸及法律的時候給與了必要的包容。所以李丹對這個人觀感還可以,也不反對徐英認他做義父。
徐質親自進去問了女兒,徐英表示同意,眾人皆大歡喜。
於是約定在第三日吉日上請範老爺過府,由徐英出來拜見義父並敬茶,範老爺贈送她一對碧玉嵌金的魚兒做禮,徐英則奉上一副獺皮護膝做回禮。
最後徐府留範老爺吃酒,並贈了五十兩賀儀請他「笑納」。
完成了這個過程,徐英就正式成為範老爺的「義女」。
當天李丹先行護送姨娘去了白馬的新家,而韓安則作為男方代表上門與徐家約定了後日為迎親的吉日,李丹的婚事就這樣定下來。
因為範老爺和韓安不約而同都認為此事宜早定,最好不要再往後拖,李丹只好順從大家的意思。
他將錢姨娘送至新家,小錢氏見屋宇簇新、地方寬敞,心中十分歡喜,便將心思都放到與蘇四娘一起張羅安排新房上去了。
李丹於是急急趕往安仁,召集了趙敬子、巴師爺、朱慶和高漢子商議分兵與裁減事宜。開始趙敬子很不願意,但後來巴師爺勸他站在李丹位置上思考,他這才放下了執著。
「只是遺憾,」他咂嘴道:「若有這近萬士卒在手,不消官軍出馬,我就敢說咱們青衫隊能把婁匪折騰個七七八八了!」
「明白、明白,」巴師爺苦笑:「但咱們畢竟不是官軍是團練,這場大戲還得由人家來唱不是?」
「巴師爺說得對!」李丹也說:「我們畢竟是輔助,不是一支官府的武裝。保護地方才是團練要做的,剿匪是官軍的職責。
所以我的意見是,先決定分哪些部隊到各府去,然後再考慮青衫隊編制留多少人?那麼剩餘的人,可以進各工廠做事,或者到饒州府各縣去管理巡檢司和鄉中隊。
另外我打算在白馬建立兩個組織:護標武校和巡檢司鄉勇訓練大隊,以它們的名義吸收千人左右的骨幹,訓練的同時可以為青衫隊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員補充。」
「還可以適當擴大教導隊規模。」朱慶說。
「嗯,另外餘干現在守備人手不足,西南夾城已經在建設,我建議可以讓部分人回餘干去歸入楊大意的守備兵指揮。」巴師爺提出。
「這樣一看,是不是要消化這麼多人也不是很困難?」朱慶說。
「好吧,那我立即召集參謀們擬定計劃,明早向大人彙報。」趙
敬子終於被說服了。他其實最擔心這麼多能打的戰士說聲散夥便一鬨而散,可能給地方帶來安全問題。
次日一早,趙敬子頂著兩個黑眼圈來找李丹商議了兩個時辰才離開。他一走,李丹馬上帶了昨天晚上賈銘九給他帶來的兩壇「玉清流」動身前往東鄉。
賈銘九剛剛被他任命做楊埠鳳酒廠的廠長,同時他還是商團釀造業的總櫃。他手底下的產品將來不僅是酒,還有醪糟、醋、醬油和酒糟制豬飼料。
釀造產品是最不愁賣的,尤其是進賢那邊部分酒莊的師傅和工人因戰亂逃過來以後,楊埠酒廠的規模擴大了一倍,產量也有了明顯提高。
但楊埠的廠區在山上,溫度、溼度適合產玉清流,對鳳乳、鳳泉這類需要開闊場地的蒸餾酒卻不合適。
因此李丹決定把秦酒戶調回來給他做副手,負責在古埠開辦新的蒸餾酒廠。
同時再整頓並重開進賢李渡那邊的酒廠,任命賈銘九推薦的酒戶叫安鐘的去那邊負責,給他從裁下來的人員中挑些人手,設立個研發新型酒飲和相關裝置的專門工廠。
李丹在馬車裡搖搖晃晃、半睡半醒,腦子裡不斷想著那些部隊和工廠的事情,根本沒心思看外面的風景。
直到陸九來到落下的車窗邊朝裡面喊:「爵爺,還有五里地咱們就到東鄉縣城啦!」
「知道了!」李丹答應一聲,眼朝外望去,見一隊隊俘虜正排隊收工準備回去吃晚飯,夕陽映在他們肩上,這些人表情顯得很輕鬆。
這些沒有嚴重血債、惡行的俘虜,落在趙巡撫手裡的總共有近三萬人。李丹知道其中六千人正在修築安仁到撫州、臨川的官道,監督施工的是梅港區隊。
但他們修完路又該如何處置,難道都發去礦山做礦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