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魚說完此話,眾人都沉默了。
每個人的臉色都很陰翳,包括一直都性情溫和的燕子。
歸根結底,這群傢伙都是遊走在刀尖上的土夫子,不管是好是壞,本身就是被世人不齒的亡命徒。
幾個人加起來八百個心眼子,向來都是爾虞我詐,此刻突然被司徒零算計一道,任誰都不會心情太好。
“奶奶的,司徒零,你在哪嘎達貓著呢,給爺爺滾回來!”
漢陽造嗚嗚喳喳地四處尋找,楊彪和步南梔也緊隨其後。
畢竟恰恰在張守魚念碑文的節骨眼他離開不在,這更讓大家懷疑其做賊心虛。
由於此地遍佈八個耳室,一時間想要找一個人並不容易。不過上了火氣的眾人還是拍亮手電,四處搜尋一刻不停。
“我說阿造啊,從前老朽便囑咐過你,遇到事情慢慢來別心急,你說你嚎了兩嗓子,你倒是痛快了,萬一真把司徒零嚇走了咋著?”
乾二爺此刻也心情頗差,畢竟誰都不喜歡被玩弄的感覺。
張守魚靜靜站在墓碑正前方,還在研讀著墓碑上的碑文。
他的臉色很差。
其實剛剛那些沒讀出來的省略部分,張守魚並非全都不認得,而是有一些資訊太過敏感,以至於他故意將其徹底隱去了。
如果這墓碑說得都是真的,那麼這個司徒家的確傳承千載,其創始人為司徒伯,司徒伯傳司徒玄策,司徒玄策成了莊襄王門客,開枝散葉一舉創立了司徒世家。
不過司徒世家貌似命途多舛,家中人脈凋零男丁稀薄,司徒玄策因為某些極為重要的事情來到三江平原,在此地修建墓穴安葬己身,同時還一併隱藏了某些隱秘!
按理說張守魚並不愛財,就算司徒玄策在此處埋藏了皇室龍脈,他也並不是十分感興趣。
真正讓張守魚揪心的,是碑文中提到的一句“化天宮永鎮邪煞”。
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剛剛張守魚沒敢念出來——
“唯司徒子嫡攜開山之玉,滅九鼎炎焱化三尺清風。心術不正者切勿動此妄念,福運綿綿者得之百載孤寂,奸猾叵測者得之沉淪九幽......”
開山之玉?
九鼎炎焱?
什麼意思?
目前所獲資訊還是太少,張守魚思索半晌,依舊無法推測出來。
他摸了兩下胸前的陽魚玉佩,不由又想到師父的話,想到了過往種種事件的巧合關聯。
自己肯定和整件事有極大關係,可此地大墓也極有淵源。
照此看來,最合理的推測便是玉佩和碑文中“開山之玉”有關。
么妹的離奇失蹤,應該也從側面印證這一點。
畢竟么妹是呼蘭河章家人,其身上的陰魚玉佩,恰好與張守魚的陽魚玉佩相對,料想應當便是張鎮山口中“甲寅之約”的關鍵物品!
可是這番推理有些地方是完全說不通的。
畢竟碑文中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此事唯有司徒後裔可成,那“開山之玉”若當真存在,理應也該存於司徒後人手中。
張守魚和么妹......都不是司徒家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