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老人收回自己伸向盤子的手,左手將柺杖在地上一跺,生氣的說道:“我就知道那幫外國人沒安好心,過來建廠收購我們的銀魚,原來是這麼好吃的食材,可嘆,可惜啊,都怪我,身為一村之長,竟然沒有發現銀魚的價值,我這個村長當的不稱職啊!”
貴湖生連忙上前攙扶住老村長的手臂,急聲說道:“爺爺,這不能怪您,打撈銀魚賣給工廠,是我們全村人商議的結果,只怪我們這些太湖人,一輩子生長在太湖,卻沒有發現銀魚這個寶貝。”
“唉...”不少圍著的漁民發出嘆息的聲音。
“其實你們的寶貝可不止是銀魚呢,這位陳墨口中所說的太湖三白,還有兩個呢。”趙玲開口說道。
“哦?”村長連忙抬起頭來,滿含希望的看向陳墨和趙玲,問道,“你們是說‘太湖三白’?”
“您知道?”陳墨有些意外,原以為這裡已經沒有人知道“太湖三白”的說法了。
村長略微點頭,眼神有些迷茫,似乎在回憶著什麼,片刻後開口說道:“在我很小的時候,好像聽說過這‘太湖三白’的說法,但我其實並不知道這太湖三白到底指得是什麼,我一直以為是沉在太湖裡的什麼寶貝。”
陳墨再一次科普道:“太湖三白,其實指的是太湖這裡的銀魚、白魚和白蝦,這三種湖裡的水產,被稱為太湖三白。”
“那要這麼說,咱們的白魚和白蝦也是很好的食材咯?”村長連忙問道。
“那當然。”陳墨說完,立即向周圍的漁民們問道,“誰能給我一條白魚?”
話音剛落,一名中年漁民走出人群,手裡捧著一條不小的白魚說道:“我這裡有一條剛從湖裡撈出來的,本來是打算拿去工廠賣個好價錢的,但聽你們這麼一說,我不想賣了,我把它交給你,看你能不能用它做出好吃的美食。”
陳墨上前接過中年漁民手裡的白魚,說道:“你們瞧這白魚,魚身狹長,細骨細鱗,銀光閃爍,似乎有些兇猛,看起來不太好吃。但實際上,這種魚鱗下脂肪多,肉質細嫩,是一種非常好的魚類食材。”
“是嗎?我們這些漁民,就依靠著捕撈賣魚為生,好一些的白魚,我們都賣給了工廠,剩下一些瘦的,也沒有人吃,因為這些魚看起來有點兇,應該不怎麼好吃。”提供白魚的中年漁民說道。
“是啊,我們曾經烤過這種魚,不怎麼好吃。”一名小孩子接著說道。
白魚用來烤?
真是浪費食材。
陳墨將油包解開,往外一甩,郵包攤開,裡面擺放著七把刀具,由大到小,由長到短,由寬到薄,從左到右依次擺開,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精光閃閃的白光。
“白刀配白魚,真是絕配。”
陳墨挑出擺放在右側的第三把刀,龍雀。
龍雀在製作新鮮的水產料理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龍雀刀身上的鐵環,伴隨著刀身劃過魚身,將魚鱗紛紛刮下,只是一遍,魚身便變得光滑乾淨。
陳墨一邊處理著白魚,一邊說道:“這白魚和剛才的銀魚一樣,可不是普通的食材。這白魚有個外號,叫做太湖銀刀。”
“還有被稱為刀的魚?”趙玲連忙問道。
陳墨點了點頭,說道:“那是明朝末年的事情了...”
陳墨一邊看著泰坦之眼掃描白魚後顯示出來的文字,一邊口中同步說道:“明年末年,太湖漁民張三帶領一幫人與南下的清兵,在這太湖激戰...”
我有一座美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