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出酥鬆的層次感,相當的有嚼勁,但卻和那種筋拽的感覺不一樣,是一種深深陷入鬆軟中的迷失感。”阿普頓說完,將吃下一半的老婆餅舉在眼前,“薄如棉紙的油酥皮,裡面層層疊疊,搭配糖冬瓜做成的內陷,很有想法。”
“要做出這種層次感是相當費工夫的,首先在材料上,要將水油麵團與油酥分開處理,將水油麵包入油酥,開啟再折起,如此反覆,利用水和油互不相融的特效,做出酥鬆分明的層次感。”
“再看這內餡,使用的是麵點常用的甜餡,但採用的主要冰冬瓜,主要以清甜的口感示人。”
將手中的半塊老婆餅放進口中,阿普頓不由得閉上了眼睛,彷彿陶醉在其中。
過了一會兒,阿普頓抬起頭來說道:“真是美味。”
蘿莉般的阿普頓身穿著洛麗塔服裝,小巧的舌頭將嘴邊的酥皮舔乾淨,給人的感覺有些誘惑。
“咳咳。”陳墨連忙將視線移開。
為了掩飾尷尬,同時心裡有些疑惑,陳墨便開口問道:“凱特,請問...你是如何知道我製作老婆餅內部層次的步驟的?”
如果說自己透過品嚐能夠嚐出製作食物的原料食材算是很厲害的話,單單透過品嚐和觀察就能得出製作麵點的步驟,這種逆向還原的能力,才是真正令人震驚的!
聽到陳墨的話,沒等阿普頓回答,赫伯特先是哈哈兩聲,說道:“我們的凱特女士可是製作麵點的高手,只要是麵點製作的手法,就不可能逃脫凱特的眼睛。”
見陳墨看向自己,阿普頓沒有否則,說道:“我在紐約烹飪學院的時候,曾經去法國進修過一年的麵點料理。”
雖說法國以製作麵點和甜點出名,但僅僅用一年的時間,就能成為製作麵點的高手,這絕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事情,不但需要天賦,還需要刻苦的努力。
“好了,陳墨,說一說這個老婆餅的故事吧,這麼一道麵點美食居然叫做老婆餅,肯定是有它背後的故事。”阿普頓彷彿已經等不及了。
“相傳,在元末明初的時候,因為元朝的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所以全國各地的起義絡繹不絕。”
陳墨開始講述老婆餅的故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隊伍,是由朱元璋帶領的起義軍,在起義初期,戰火紛紛,糧食時常不夠用,而軍隊還要東奔西走的到處打仗。於是聰明的朱元璋的老婆馬氏,便想出了用小麥、冬瓜等方便儲存和可以吃的東西和在一起,磨成粉再做成餅,分發給軍士們,不但方便攜帶,而且還可以隨時隨地的吃,對行軍打仗起到了極大的幫助。”
“由於馬氏是統帥朱元璋的老婆,於是這種餅便被稱作‘老婆餅’,也就是現在你們吃到的老婆餅的前身。”
“這個名叫朱元璋的人,我在中國的歷史書上看過,應該就是明太祖吧,他可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啊。”赫伯特率先感慨道。
阿普頓也開口道:“據我所知,有不少美食都和這個明太祖頗有淵源,沒有想到這道名為‘老婆餅’的麵點,居然也和他有關,這還是我第一次聽說呢。”
“嘻嘻。”陳墨不禁小聲嬉笑起來。
陳墨的反應讓赫伯特和阿普頓有些莫名其妙。
“怎麼了,陳墨,有什麼好笑的事情嗎?”赫伯特問道。
“其實...這個傳說是錯誤的。”陳墨恢復正常的神情說道。
我有一座美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