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武俠修真 > 俠義榜 > 第104章 點數加成,沉心石照

第104章 點數加成,沉心石照 (第2/2頁)

推薦閱讀: 五行靈珠記

這樣的人,早就超越了生死之觀,肉身非物也非虛,虛質與肉質合一,達到了某種無法想象的境地。

開悟三道關“先生後死”、“死而後生”、“非生非死”。

先生後死,很容易理解,若是與佛有緣,開悟入門。不過開始會有著天真的想法,琢磨如何練習神通,超渡亡靈。後來看完書,只能一笑扔掉,因為超渡亡靈哪會這麼簡單?他們只是想讓自己不死,看有沒有辦法超度自己而已。這個階段對生死的認識叫“先生後死”。

懵懵懂懂,讀遍諸經,慢慢想通。生命無聊,就算再來一世又有什麼意思?就算能記得前世,又能如何?多一世記憶,就多一堆煩惱,想想就發覺人生無聊悲慘,更不如死了算了。恰好佛陀說,“六道之中皆能成佛,但獨屬人類最容易。”佛門弟子們聞道之後,對此生的意義有了新的發現。而這個階段對生死的認識叫“死而後生”,走到這一步,已經是改頭換面了,但不是完全的開悟。

勤奮好學,善於思辨之人,堅持讀破萬卷,修身養性,才能對佛法有全面的認識。

原來在佛陀以前,就有一些覺悟者,而佛陀的偉大,就在於他覺悟到“最究竟”的地步,終結了一切佛法。他發現,人從來不會真正死去,也沒有所謂“新生”。既然沒有死這回事,又何必去找什麼歸宿、涅盤?每一刻都是新的,每次覺悟時,就既身成佛。何必介意涅盤的形式,以及佛法的套路?這個階段對生死的認識叫“非生非死”,佛門弟子能走到這一步的,已屬不易。

這個“俠義榜”,看似非人非物非虛非空非非受想行識,但實際偏偏都有之。

這種境地,甚至比“非生非死”還要可怕,它已經超越了所有“有”與“無”的境地,已經不可名狀,卻又不可或缺。落入人間,就是紅塵。飛入天上,就是神明。對薄天地,就是因果。如此境界,丁耒想象不到什麼詞彙能形容它。

或許只有達到這等境界時,才能悉知,其中奧妙。

他收回心態,繼續看向《沉心石照經》,這一門功法也是三重境界,卻境界跨越極大,第一重“心沉如磐石”,第二重“牽一髮全身”,第三重“不動亦萬動”。

丁耒初次接觸第一重,便覺得其中至理非常奧妙。

不同於《舍漏功》的釣魚學問,這門學問,講究“定”、“恆”、“固”、“空”、“凝”。專注是基本,守心是要義。

丁耒形如枯槁,又如壘石,若有人在現場,哪怕是用巴掌扇他,恐怕丁耒依舊不會動彈。他現在已經徹底化為了頑石,即便是雷打,雨淋,刀霹,掌斷,他也固化如斯。

在這種專注的狀況下,他只能在安全地方修煉,而且講究絕對寂靜。

內氣不絕,衝入陽維、陽蹺,兩大脈絡,鎖住精華,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滋長他的經絡。這兩大經絡本來閉塞,卻想不到被這洶湧的內氣,清洗、遍刷。如果把內氣比作水流,而他的經絡就是管道,水潤萬物,澤被身軀。

陽蹺、陽維本是兩座石橋,溝通周身各大穴位,穴位在內氣滋潤下,也逐步被清洗,一些原本的淤血淤青,都被清理個遍。一些氣血被鼓動出來,漫灌進入周身的關鍵部位,原本如玉的軀體上,突然微微發紅————這些發紅部位,盡是兩大經絡透過的要穴附近。

不多時,紅潤漸消,此刻外界星月已隱,時光如飛,恍恍惚惚中,丁耒竟有隔世之感。

古代有“劉晨遇仙”。在另一個世界,東漢永平年間,劉晨和阮肇國二人入天台山採藥。遇二仙女,招至成親。半年後二人回家,方知子孫已過七世了,時已過百年。無人認識二人,二人返山找仙女,終找不到原路,於是二人追悔莫及。

時光不再,光陰荏苒,當要珍惜眼前之事。

丁耒如風過清明,獨見真意,想到過去的點點滴滴,再回想這一夜的修行,忽有一種斷念的想法,可還是當斷不斷,洛鶯和師孃,始終在他心頭繚繞,久久難以止息。即便如此,他的心靈也首度契合到了極點,可以說,他現在運轉內氣,只需要一個念頭,就能夠溝通,比起以前,肢體帶動,何止快了數倍。

這是《沉心石照經》的功效,把人看作頑石,石頭本是無情之物,靈性蘊在內,有時候就如同璞玉一般,只要剖開,眼前就是花花世界,剔透琉璃,玉香環伺。丁耒這就是逐漸開啟心中的頑石。

2080點,等於還是第一重的初期,丁耒的修為卻並未鬆動,似乎是出現了一道瓶頸。或許是心中念頭不純,或許是內氣本不屬於他,而是灌頂得來,總之,他若要進一步,就須得自行熟練,任何狀況下,依靠“俠義榜”總歸不是好事。俠義榜

最新小說: 這個江湖:真氣要交稅 穩健修仙,整個修仙界都是我家 絕世蛟龍 武俠世界肝經驗 一字乾坤刀 劍影江湖 秦時之儒門天下 劍出誅天 蝕劍風雲 天下江湖繁華如夢 這個江湖是真狗 江湖大俠令 天青琉璃光 天涯仗劍行 救命,我怎麼出場就是陰謀 以長生入棋 山海為聘 風雪滿城醉浮生 刀劍走春秋 潛淵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