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駐防!!”
“準備戰鬥!!”
當明軍開始調動兵力,並緩緩朝著洪堂軍隊陣型靠近時,一直咄咄逼人的洪堂軍隊反而就此停了下來,在中層武官的號令聲中,迅速整頓,調整他們前進帶來的陣型變動。
“前排火槍手準備!”
“彈藥上膛!”
一聲聲口令,自連營指揮口中發出,隨著他們的口令聲,洪堂一萬五千名一字排開的火槍兵,就此舉起了他們手中的火槍,瞄準了逐漸接近他們陣型的明軍前鋒。
洪堂恐怕是這個時代的東方,絕無僅有以火槍這種武器作為主力隊伍的存在,或許在西洋已經開始普及火槍了,但是能夠像洪門這樣,一次性裝備數萬大軍火槍的勢力,即便放在西洋歐洲,也是少有的。
“衝啊!弟兄們,建功立業的機會,在此一舉了!”
明朝軍隊在洪堂軍隊和西洋人的影響下,逐漸加深了對火器的利用,可是有時候光是有強大的基礎底蘊是不夠的,華夏曆史重視儒家學說,輕視雜家百科帶來的隱患,使得他們在技術科技上,已經漸漸被西洋人和洪門拋在了身後。
火槍的製造,已經不再是依靠熟練的工匠,一根根打造槍管的落後技術了,在洪門已經可以利用水力車床、蒸汽車床鑽取製造出一根根光滑、統一口徑地火槍槍管。
而明朝軍械司,則還沿用他們之前的老辦法,只能依靠工匠師傅們個人技藝製造火槍,其製造速度,哪怕是聚集了無數工匠一起製造,也不過是年產合格鳥銃數千枝地規模。
“開火!!”
首先響徹這座戰場的,還是洪堂軍隊地火槍兵,前後腳釋放完成地扣動扳機,幾乎就在槍響地那一刻,左側戰場明朝先鋒大軍就有無數地將士,隨之倒下。
“第二列出列,第三列準備!”
“開火!”
三段式射擊,加上洪堂定裝彈藥和燧發模式,已經讓火槍擺脫了緩慢地帽子,現如今洪堂軍隊的火槍兵們,一分鐘之內基本能做到發射六次。
再有三段式射擊作為輔助,洪堂軍隊射擊頻率,已經能夠做到一分鐘發射十二次地速度了。
這對於洪堂軍隊來說,自然是可喜可賀地好事,可是對於那些依舊還沉浸在刀劍廝殺,冷兵器對決的對手們來說,這簡直就是他們的噩夢。
洪堂軍隊地火槍隊伍,一直在擴張,如果說之前洪堂軍隊當中火槍兵的佔比不超過一成的話,隨著這些年的潛力發展壯大,洪堂軍隊現在一支軍隊火槍兵佔比,差不多在三成半左右。
火槍兵這種軍隊,越是規模龐大,越是能發揮他們的作用;而明朝軍隊與洪堂軍隊數次交手,大多都是以守城地角色出現,雖然在巷戰中他們也感受過洪堂火槍兵地強大,可是隨時隨地都有隱蔽物,讓其對火槍兵威力的表現,估計不足。
現在,他們錯誤的情報,終於讓他們吃盡了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