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月初十那一日與睿王擦肩而過,睿王便再沒有進過後宮。他就如夜半的流星一般,一現,便不見了。
後宮之中,朝堂之上,再也沒有這個人的任何蹤跡。
不用別人說靈犀也知道,睿王,怕是繼續回到了睿王府中,過著那種不愁吃喝卻進出不得的生活。
靈犀心痛,她心痛那個在她小時把她和傾城當成妹妹一樣來疼的人最後落得了這樣一個下場。
而更心痛的是,睿王永安三年回到京城之中便被永安帝圈禁,當時被別人劫持走的傾城,根本就無人去尋。
靈犀一直認為只要有睿王在,傾城就不會有事。
可如今,睿王在,傾城卻不可去向了。
一想到傾城那張傾國傾城的臉,靈犀的心就如被刀割了一樣。那樣的容顏,要怎樣才能保得一絲平安?
可靈犀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傷心,因為孝和太皇太后病了。
很嚴重,滴水不進。
孝和太皇太后已是七十四歲的高齡,被病折磨了幾日,已經瘦得不成樣子。
靈犀整日侍候在孝和太皇太后的床榻前,日日說好笑的笑話給孝和太皇太后聽。
靈犀人前歡笑,人後留淚,她怕孝和太皇太后就這樣去了。
在侍候孝和太皇太后之餘,靈犀還要含著淚,咬著牙去打理六宮,將後宮之中的大半事兒都挑在肩上。
在孝和太皇太后病重的這段時間裡,永安帝不止一次到永壽宮中來探望。與靈犀兩眸相碰間,靈犀會先低下了頭,紅了眼眶。
這樣的靈犀,在永安帝的眼中我見憂憐。特別是靈犀的孝順和賢良,更是讓永安帝在心中一讚再贊。
除了永安帝外,柔貴妃,嫻妃,於貴嬪,宜貴嬪等這些嬪位以上的妃嬪,也會奉旨到永壽宮中侍疾。也正因為有了這些妃嬪的人前孝順,靈犀才有了閒暇時間去處理六宮事宜。
永安九年五月十五,永安帝留宿合歡殿。
言語間,心中恨得牙癢癢的柔貴妃提到靈犀未得聖旨便打理六宮適事,於理不合,已是僭越。
當時永安帝正坐在竹榻上看書,雙眸中已是有了睏倦之意。
聽了柔貴妃的話後,永安帝挑起劍眉,笑著問道,“那愛妃說,要怎麼辦?”
柔貴妃抬眸看了永安帝一眼,不敢直說出心中的意思,低頭道,“臣妾只是聽別的妃嬪頗有怨言,今日想起來便提一句。臣妾愚鈍,也不知要怎麼辦才能平了六宮妃嬪的怨氣。”
永安帝將手中的手放下,起身走到柔貴妃的面前,笑道,“既然愛妃腦子不夠用,想不出什麼樣兒的好辦法平了六宮之怨,那朕就替愛妃想想法兒,解了你的為難。”
說完,永安帝拂袖而去,當夜宿在了宜陽殿中。
永安九年五月十六,永安帝下聖旨曉諭六宮,孝和太皇太后鳳體抱恙期間,特給與葉貴妃協理六宮之權。
口諭一下,柔貴妃恨的牙根咬斷了。
她本想借著這個機會將靈犀踩下去,卻不想不僅沒成功,反倒將靈犀推到了如自己一樣的位置上。
如今靈犀家世不比她差,位份不比她低,又得孝和太皇太后的疼愛,現在又得了協理六宮的權利……
柔貴妃越來越覺得,她在邁向後位的路上只擋了靈犀一塊石頭,讓她不除不快的石頭。
永安九年五月二十,宜陽殿修葺完工。
五月二十三,儲事皆順,乃大吉之日,安小婉在宮人的擁促下搬出了引霜閣,移居宜陽殿。
永安九年五月二十五,安小婉與近來聖寵正濃的晴才人在御花園的牡丹亭中發生爭執。幾句言語不合後,安小婉以貴嬪之尊罰晴才人在牡丹園中,頂著大雨跪兩個時辰。
事後,晴才人並未像其他妃嬪那樣到永安帝那裡哭鬧,求永安帝給她做主。而是讓宮中的宮女準備了不薄的賀禮,親自捧了在御花園中招搖走過,然後送到了宜陽宮中,給安小婉叩頭請罪。
於是兩人鬧得沸沸揚揚的事兒,在晴才人的示弱下就這樣煙消雲散了。
安小婉心中卻恨意橫生,明明是晴才人挑釁她在先,晴才人這樣的舉動,反倒像是她不講理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