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些情報,已經很足夠了。
四處村鎮走完,畢靈空讓潘龍自行回家?她卻一個人來到了泰南。
泰南是青州大城,古名奄城?又名魯都、儒都。在天雄皇朝時代,這裡是奄侯的封地。戰國時代這裡儒門建立魯國?便以此地為都城。
在泰南城西,是廣袤的農田。但在戰國時代?這裡有一片連綿的建築?名聞天下的儒門總部?便坐落於此。
後來帝甲子剿滅儒門,儒門的總部也被夷平,成了田地。
畢靈空獨自走在這片廣袤的田野裡面,看著一眼看不到邊的田地裡面,被穗子壓彎了腰的小麥,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趙勝那傢伙,雖然犯了許多錯誤,但只憑他推動農業發展,讓天下百姓數百年間免於飢寒交迫,就不愧是天降偉人。”她自言自語,“把我們的學宮夷平了,變成這一片農田……若是夫子看到現在的景象,或許會說‘種田也不錯’之類的話吧。”
凡人看上去似乎哪裡都一樣的農田,在畢靈空的眼中卻清清楚楚映出昔年儒門學宮的模樣。她沿著學宮的大道一路向前,穿過弟子們練武的廣場,繞過倉庫和藏書樓,最終來到了講學的大講堂。
當年那座大講堂,是整個學宮最早的建築物。夫子帶著最初的那幾個學生在這裡建立學宮,第一步就是建造講堂。
那時候曾有人建議隨便造一間屋子就好,將來如果弟子多了,可以再擴建。但夫子卻堅持要一步到位,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建成了那座足以容納上千人同時聽課的講堂。
結果,後來儒門鼎盛之時,這麼大的講堂,居然都不夠用。
畢靈空走著走著,眼眸中映出一個個身影,有的不急不慢踱著方步,有的急匆匆狂奔而來,有的一邊走路一邊在看書,有的討論學問,甚至還有人因為起床遲了沒有吃飯,正拿著饅頭烙餅邊走邊吃……
她微笑著,走在這記憶中的人群裡,來到了早已不存在的講堂之中。
作為儒門的核心弟子之一,她在這裡當然也是有固定座位的。
但這次,她卻沒有去到自己的座位上,而是邁步走上了講臺。
“咱們儒門的規矩,是大家若有心得,便要和同門交流。”她朗聲說,“我最近正好有了一些挺好玩的發現,從中整理出了一些道理。今天厚著臉皮在這裡講一講,大家聽著滿意的,給我鼓鼓掌。不滿意的,自己睡覺就好,不許喝倒彩——誰噓我,我接下來就去他家吃白食,吃一個月!”
她並沒有掩飾自己的聲音,洪亮的聲音被真氣推動,朝著四面八方傳去。
泰南城的人們自然聽到了這聲音,高手們紛紛騰空,看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只見在那片廣袤的田野上,一片古樸的學宮重新屹立。虛幻的道路和建築之中,人群接踵摩肩,擠擠挨挨地湧向學宮深處的大講堂。
泰南城的高手們紛紛趕去。
一路上,他們聽到有人在介紹電和火的區別,那人認為,天地萬物之“動”也是分型別的,雖然所有的“動”都會產生熱,進而可能產生光、爆炸、響聲,但電這種“動”卻比火焰的“動”更加深入細緻。
“以同樣的真氣法力為能源,以電錶現出來的話,對世間萬物得影響,會比以火表現更加的‘深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電來拆分那些融合的元素,所需的真氣法力,遠比用火來拆分,要容易得多……”
最終,他們走到了學宮最深處的講堂裡面,看到那個穿著千年之前儒門純黑禮服的女子,正在向臺下和周圍拱手作揖。
“……以上的這些,就是我對‘電’的理解和研究。雖然它來的有點遲,但我相信,就算老師和諸位師兄復活,我憑這份成果,也有資格抬頭挺胸地和你們並列,成為儒門的第五位仙人!”
光柱沖天而起,大道之音響徹九州,聲勢遠勝不久之前綏山上那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