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
在文章裡面,楊老列舉了好幾個正當的理由。
比如說是吸取白頭鷹建造大對撞機的失敗經驗,耗費資金超乎想象。
華國目前還只是發展中的國家,人均GDP資料不佳,還有眾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大對撞機專案會擠壓其他基礎科學的經費。
在給出了反對理由之後,楊老也在文章裡面提到了為什麼會有不少高能物理學家會積極贊成建造超大對撞機的原因。
高能物理學是二戰之後的一個新興領域,在七十年來有了輝煌的成就,只是依然存在問題,所以不少物理學家,認為超對稱粒子的存在只是一個猜想,沒有任何實驗根據,希望用極大對撞機發現此猜想中的粒子。
其次,便是超大對撞機的建設,如果真的能把高能物理學推進一大步,那麼對於全人類生活都會有實實在在的好處。
最後,便是華國物理高能研究所成立了有三十多年,可是三十多年過去,在世界重要高能物理學家之中,華國佔有率不到百分之一二,建設了超大對撞機之後,它的運轉和分析,很有可能會由大量的非華國人來主導,到時候出現了成果,獲得諾貝爾獎,得主也很大可能不會是華國物理學家,等於是白白為他人做嫁衣。
楊老說的很直接,並沒有遮遮掩掩。
到了他這個學術地位以及年齡,確實不用考慮太多。
寫出這篇文章,也能看得出來是一片公心。
文章的最後,楊老更是提出了高能物理研究在不搞大型對撞機之外的另外兩個研究方向。
尋找新的加速器原理和尋找美妙的幾何結構,如弦理論所研究的。
這兩個方向的研究都是不怎麼費錢的研究,經濟節約,符合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總趨勢,有效地減輕了高能物理研究的資金投入壓力。
說實話,看到楊老這篇文章的時候。
王東來搖搖頭,笑著說道:“楊老還真是厚道人,要是網上的這些人知道當年為了支援京城對撞機的建設而引發的連鎖反應,也不知道是什麼反應。”
感慨完之後,王東來就放下了此事。
大型對撞機的爭論,也隨著楊老的出聲反對,將原本集中在王東來身上的批評,盡數轉移到楊老身上。
有這麼一位物理學的大佬出面,也將此事推到了更高層領導的視線裡。
所以,在楊老這篇文章出現後沒有多久。
京城就傳來了一個訊息。
有關部門會邀請有關專家十一位,來進行一個會談,並且進行舉手表決,針對建設大型對撞機進行發表意見。
簡而言之,就是領導將會聽取專家的建議,但是需要專家做一個舉手表決。
十一位專家,將會決定大型對撞機的建設與否。
訊息傳出,當即在學術界就在猜測會有哪些專家入選。
楊老、王一方院士是必然會入選的。
其他的九人名單,就很難猜出了。
只是,任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名單會有王東來。
京城。
有關單位的會議室裡,與會眾人的眼神有意無意地瞥向王東來。
在座的都知道王一方院士和王東來在座談會上的爭論。
此時,加上楊老,已經有兩位持堅決反對意見的人了。
同時,王東來被評選為院士,是因為在數學領域的成就,而不是物理方面。
怎麼看,都和這一次座談會的主題不搭。
所以,眾人也都比較疑惑為什麼會選擇讓王東來參加這一次的座談,並舉手錶決。
只是,這個疑惑並沒有人問出口。
很快,領導到場,座談會正式開始。
“今天的事情很簡單,在座都是高能物理方面的專家,針對大型對撞機的建設,我代表上面來聽聽你們的想法和思路,大家可以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