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現代物理學的知識體系,用一個直觀的物體來描述的話,那麼就是用各種大大小小的各種建築來形容比較貼切。
每一座建築都代表著物理學的一種理論體系,每一座建築的每一個樓層都代表著一個領域或者方向。
然而,在這些建築歷史中只有四座能夠被稱為大廈!
經典力學、電磁理論、相對論、量子力學。
既然提到了現代物理學的知識體系,那麼自然也是少不了物理學家的評價。
而針對於歷史上的偉大物理學家的分級,在王東來的心裡也有一個大概的標準。
如果是前世的王東來,肯定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但是,擁有【記憶宮殿】等超凡能力的他,卻是可以準確地做出評價。
以一己之力,力導一座大廈的建成,可謂是祖師。
而處在這一個級別的物理學家只有三位,分別是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
接下來便是在某座大廈的落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或在落成後對其進行了整體上的重要最佳化,或者主導了四座大廈之外的一座相對重要的建築的落成,可謂是宗師。
典型的物理學家比如說是伽利略、托馬斯·楊、法拉第、洛倫茲、波爾、薛定諤、海森堡、狄拉克等人。
假如說是愛因斯坦沒有創立相對論,僅憑他在量子力學中的功獻,也能被評價為這一級別。
在這個級別之中,還有一人,那便是楊老。
1954年的時候,楊老和米爾斯合作,提出著名的楊·米爾斯理論。
三年後,李正因為‘宇稱不守恆理論’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老建立的標準模型,直接打通了量子力學大廈原本相互隔絕的各個樓層,論起貢獻來,絕對可以評價為宗師人物。
目前,在物理學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打破量子力學大廈和相對論大廈的壁壘,將其融合為一座新的大廈。
當今之世,如果哪一位物理學家能夠完成這件事,並且還得到了實驗的驗證,那麼就成為愛因斯坦之後的第四位祖師。
宗師之後,便是大師。
大師的評定標準是在某座建築的落成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或者未一座建築加蓋出新的樓層出來,便能被稱為大師。
比如說是愛丁頓,史瓦西,這兩位正是量子色動力學和量子電動力學的創立者。
大師之後,便是專家。
評定標準更加簡單,那就是在一座建築的一層樓裡蓋出一個新房間來,便是專家。
至於當今物理學界的大多數物理學家,別說是專家大師了,按照王東來的這一套理論,頂多算是在某一座建築的某一層樓的某一個房間裡搞搞裝修的學徒。
所以,當高能物理所主動引發的大型對撞機討論在網上如火如荼,吸引了各方人士注意的時候。
楊老出聲了!
早在2012年的時候,楊老就曾經反對過建設大型對撞機,彼時的大型對撞機預算是兩千億。
在這一年,歐洲科學家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發現了‘希斯格’粒子,這種能賦與其他粒子質量的奇特粒子,與物質起源和暗物質以及宇宙演化息息相關。
因為出現了成果,國內不少科學家提出建設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的設想,想要精確研究希斯格粒子。
只是,這個建議提出之後,就被楊老旗幟鮮明的反對了。
反對理由很簡單,那就是華國最迫切的需求在於培養高水平的基礎物理人才,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口,可是在物理學領域的人才卻少之又少。
耗費天量資金去建設大型對撞機,對於國內的物理學發展,好處並沒有想象的大,得到遠遠小於付出。
在楊老的反對聲中,此事被擱置。
可是,王一方從未放棄過這一點。
在剛剛被評選為院士之後,就立即再次提了起來。
這一次,攜帶著成為院士的聲勢,建設大型對撞機的正當性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聲勢也更大。
楊老年齡已高,很少出現在媒體前面。
這一次的反對,也不是當著媒體的面直接表態,而是透過個人的渠道發出了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