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此刻。
《關於推進新能源行業發展的若干條措施和建議》
下午七點鐘。
所以,這個專案上上下下的無數人,此刻都變得無比緊張起來。
掛掉電話之後,王東來抬起頭看了一眼天空,嘴裡喃喃自語著。
畢竟生化環材,早已被人稱之為天坑專業。
於是乎,就得到了手中的這一份檔案。
本次將要發射的飛行器,是2017年以前探月工程最後的一次太空試驗,因為這項試驗風險太大,且沒有辦法在地面進行模擬,所以也只會發射這一次。
畢竟,想要研發出效能更高更好的電池,自然是需要更好的材料。
能夠被唐都市邀請去參加學術研討會,便是一例明證。
此時此刻,就成了他最為重要的東西。
唐都。
作為國內最為頂尖的兩大學府之一,北大的能量可要比常人想象的還要大。
哪怕是王東來,也在這一刻不禁生出一絲自豪之情。
失敗了,大家一起總結經驗,下次避免。
作為最高學府之一的教授,雷富民的專業知識水平還是有的,同樣對於這些政策法規有極強的敏銳性。
畢竟,他可不是行業大牛,能夠直達天聽,甚至能夠影響政策。
所以政策和市場等外界因素,對他這個高校教授還是有不小的影響的。
既是為了向上面申請科研經費,也是為了自家的學術前途。
沒有科研經費,自然不可能會有科研成果出現。
就像是好的科研儀器未必能出網好的高質量的科研論文,但是差的科研儀器想出高質量的科研論文,那就是難上加難了。
同時,作為研究生導師,他還需要帶學生,又需要完成科研專案任務。
人員開支,裝置花銷等等,都需要他來操心。
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在高校裡面,很多學生都會把自己的研究生導師喊成老闆,而不是老師。
一字之差,便是天差地別。
手中拿著這份檔案,愣神地看了足足十來分鐘,雷富民才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在這份規格極高的檔案裡面,所提到研究方向,並沒有雷富民所擅長的科研領域分支。
提到了鋰電池、提到工藝改革,提到了展望未來技術發展的固態電池等等。
這份檔案是雷富民厚著臉,藉著北大的名頭,才得到的東西。
在更高層面的內部,早已成為共識,只是還不曾公佈出來而已。
現在看完這份檔案之後,雷富民就要考慮一個問題了。
那就是他該如何做?
是繼續按照自己以往的做法去搞科研研究,還是改弦易張,去研究新的方向。
這個問題並沒有讓他困惑多久,只是呼吸間,他就有了決定。
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