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閔貢把馬讓給了劉辨,自己與陳留王乘坐一匹瘦馬,別了崔毅,往南而去。
趙燁前世騎過馬,顛簸得心驚肉跳,但此馬卻是在閔貢控制下非常溫順,崎嶇不平的路上也走的極穩。於是道:
“閔將軍倒是控馬一等好手。”
閔貢尷尬笑道:“此馬瘦弱,走不快,所以平緩。陳王卻是謬讚我了,這控馬之術,我可當不得一流。”趙燁欲問當今誰當得一流稱謂時。
前方道路迎面走來一隊人馬,為首一個頭發花白老頭正襟危坐在馬上,正伸著脖子往此處眺望,見前面徐徐而來的三人,便帶著眾人驅馬向前,直到離三人幾丈距離,便率領眾人翻身下馬。一起跪拜在地。
“臣司徒王允,恭迎陛下。”
隨後眾人齊聲道:“臣恭迎陛下還都。”
劉辯趙燁三人下馬,劉辯迎上去扶起王允,道:“朕遭逢此難,幸好有爾等忠誠保衛太后,朕才能返回京都,爾等都是有功之臣,請速速平身。”
天子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卻讓底下一群人痛哭,趙燁不知道有多少人真哭,有多少人假哭。只知道一點,王允是真哭,哭得頓胸垂足。
趙燁對王允的認知只是知道他是古代四大美女貂蟬的義父。至於王允這個人,趙燁原來完全沒有概念。
只是如今看著滿頭兩鬢蒼白的王允,應該是退休的年紀,還在為國事操心,但憑這一點,在趙燁眼中,至少是個盡忠盡職的好臣子。
趙燁眼看著劉辨一一扶起跪在下方的臣子。對於此時的他來說,一個個除了自報家門的,其他的一概不認識,當下小聲詢問閔貢道:
“本王昨晚撞了腦袋,如今除了我皇兄,其他人全然不認得。閔將軍可否告之來的都是何人?”
閔貢心道:“難怪陳留王留一頭如此奇怪髮式。”
於是指著來人道:“來人有司徒王允,太尉楊彪,左軍校尉淳于瓊,右軍校尉趙萌,後軍校尉鮑信,中旬校尉袁紹。”
順著閔貢所指,趙燁一個個的看去,最後看一個白淨面孔,又略帶威嚴,下顎留著一寸鬍鬚的袁紹,道:“那個就是袁本初?”
“陳王慧眼。”
這些人,趙燁只對袁紹有印象,畢竟官渡之戰,是後世不管是電視劇還是小說,都津津樂道的一場戰爭。
趙燁即來三國,但是對三國的名人還是知之不多,除了眼前的袁紹,還有曹操,劉備,蜀中五虎將,以及東吳的孫權,還有一個就是司馬懿。
袁紹率先出現在趙燁的眼中,此時的袁紹,只是一箇中軍校尉,面對劉辨,全無演義中的那種藐視天下英雄的氣勢。
袁紹受了劉辨一句;“愛卿辛苦了。”便起身立在一旁感激涕零,此時的狀態就算劉辨讓他立馬去死,他也不會有絲毫猶豫。
封建社會,君權無上,這個概念不止貫徹到平民百姓,更是在這些官員身上得到最好的體現。難怪,以來的曹操就算掌握了整個朝廷,也不敢輕易廢除獻帝。
當然,董卓那個二愣子除外。所以,二愣子在滿朝攻與心計,陰謀詭計面前,往往死得飛快。
厚臉皮活得最久,其中以劉備最為典型。
劉辯與群臣一哭,哭了許久才歇。趙燁全無受難概念,一滴眼淚未流,群臣還道劉協年幼,不通事故,當下也沒太多疑惑。
換了馬,趙燁本欲獨自騎一匹馬,卻發現無法駕馭。無奈,只得給閔貢投去一個幫忙的眼神,閔貢心領神會,便與趙燁依舊共乘一匹。
數百人浩浩蕩蕩返回皇城。
一路南行,劉辯與趙燁被群臣圍在隊伍中間,趙燁望著一群陌生的面孔,這裡集中了大漢半個統治集團的人物,但他卻沒有一絲想融入其中的衝動。沒有什麼比尋找回去的道路更加吸引。
人命如草賤的時代。眼前的劉辯,萬人之上,最後的結局好像很悲慘。不然也輪不到劉協來當皇帝,按照三國所著,好像是董卓進京以後廢劉辯。
董卓似乎馬上要進京了。
趙燁眼光四下掃射,一圈下來,群臣的目光幾乎都圍在劉辯與自己身旁。被幾百人圍觀,想在這中間溜走,恐怕難於登天。趙燁悔當初幹嘛一個熱血,答應劉協幫忙送玉璽,不然這大漢江山是浮是沉與我何干。
趙燁無奈只得思乘著來路漫長,到了皇城,尋個由頭,還是有大把機會溜走的。不過轉念一想,董卓進京,恐怕離劉辯被廢不遠。當下,又慚愧自己為啥不把三國背下來,至少還能算得出來自己還有多少時間,不像現在,雖然知道個大概,但是,一切似乎都無法掌控。
馬在閔貢的控制下,走得緩,一點顛簸,如同搖籃床般,少年嗜睡,趙燁不一會兒便靠在閔貢懷中沉沉的睡了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大地一陣轟隆隆,由遠極進,趙燁被這轟隆聲吵醒,睡眼迷離的往前方看去。
前方塵土漫天,不見其人,看起綿綿不絕的塵土飛揚,可知來人不少。
群臣大驚,慌亂不知所措,正睡醒的劉辯爬出馬車,往著前方飛揚的塵土,吃驚之下問王允道:“王司徒可知來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