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買的下人都算安分,尤其是戚氏和她的女兒青楊。或許是在別的府上受到的磋磨太多,母女倆特別珍惜跟著顏孃的平和安穩的時光。她們做事勤懇忠心,慢慢的,顏娘越來越倚重兩人。
顏娘將戚氏提為姜府的管事娘子,內宅裡的丫鬟婆子都歸她管,還讓青楊做了自己的貼身丫鬟。伺候滿滿的那個小丫頭原先叫大妞,跟了滿滿後,顏娘替她改名為木香。木香為人老實穩重,有她跟著滿滿,她很放心。
薑母那裡有桃枝鎮著,新來的徐媽媽也是個會看臉色的,每日裡除了同桃枝一起負責薑母的起居,其餘時間就是陪著薑母嘮嗑閒聊。
唯一讓顏娘有些不舒服的是照看兒子的兩個婦人,兩人分了工,一人照看一個,但總是在話裡行間貶低對方的小主子。一開始顏娘還不知道,若不是那日去看兒子時,聽到了兩人的對話,可能還一直被瞞在鼓裡。
文硯和文博還小,聽不懂她們的話語,如果一直留著她們,等兄弟倆長大了,還不被人挑撥了關係?顏娘當即喚了牙婆來,將兩人退了回去,另選了一個老實溫柔的婦人和兩個十二三歲的小丫頭。
在她們進府後,顏娘沒有急著安排她們去伺候兄弟倆,而是讓戚氏教她們規矩,什麼時候規矩學好了,什麼時候到主子身邊伺候。
新來的婦人吉娘子話不多,做事卻麻利穩重,照看孩子是一把好手。顏娘細問之下得知,她原本有過一個女兒,養到兩歲多時被大伯家的侄子推到水裡淹死了,一氣之下將點火燒了大伯家的房子,結果被婆婆和丈夫賣給了人牙子抵賬賠償大伯家的損失。
顏娘雖然對她有憐憫之心,但還是嚴厲的警告她,“不管你以前遇到過什麼不公的待遇,那都是過去的事了。我希望你能夠好好的照看兩位小少爺,不要像之前那兩個一樣挑撥他們兄弟倆的關係,若是被我知道了,絕對沒有好果子吃。”
吉娘子連連點頭,“夫人,請您放心,從今天起,兩位小少爺就是奴婢的命,奴婢一定會盡心盡力的照顧他們。”
聽了她的保證,顏娘還算滿意,她將目光轉到兩個小丫頭的身上,厲聲道:“鈴蘭石竹,你們兩個平日裡就給吉娘子打下手,若是吉娘子不在,你們倆要時時刻刻守在小少爺身邊,知道了嗎?”
鈴蘭和石竹兩個戰戰兢兢的應了。
在吉娘子和兩個丫鬟面前立了威,顏娘心情大好。這個還是戚氏跟她提議的,戚氏夫家未獲罪前,也是當家裡事的好手,有她跟在顏娘身邊,教給她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
戚氏看人的眼光一向很好,她在內宅見過姜裕成幾面,只一眼她就覺得他日後定會有大造化,如今他的後宅只有一位夫人,沒有妾室通房,想必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夫人聶氏外貌出眾,雖出自小戶之家,卻溫和善良識大體,與姜老夫人這個婆婆處得跟親母女似的,更別提膝下還有一女二子。就算姜大人以後納妾蓄婢,她正房夫人的地位也不會動搖。
戚氏母女是罪臣家眷,正常情況下要第四代後人才可以自贖或被贖,擺脫為人奴婢的命運。還有一種情形,就是主家願意放人,在官府申報透過後,第三代後人就能自贖為平民。
戚氏盡心盡力的伺候顏娘,為的就是替女兒掙一個光明的前程,讓她能夠嫁給一個平頭人家做正妻,日後不再受為奴為婢的苦。
日子一晃而過,姜家人已經在竭綏待了三個月。剛來的時候,薑母經常板著指頭算還有多久才能離開,現下除了偶爾思念冷茹茹和長生外,絕口不提離開的事情。用她的話來說,竭綏山青水秀民又有兒子媳婦陪著,孫女孫子承歡膝下,留在這裡比在陵江鎮強多了。
三個月說長也長說短也短,姜裕成終於在竭綏站穩了腳跟,前兩任知縣留下來的爛攤子他也處理完了。夏初販賣紅玉湯藥草到京城,竭綏的百姓和商戶都嚐到了賺錢的甜頭,兩族之間的矛盾有所緩和,但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兩族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究其根源在於田地之爭。田地少收的糧食少,百姓吃不飽肚子,跟田地有關的糾紛就會擴大至流血死人的械鬥。
臨近七月底,姜裕成想方設法的在竭綏新開拓了一百來畝田地,但品質不算好,只能歸於二等田。他將這部分二等田一分為二,漢民和夷族各得一份,讓很多沒有田地或者是因之前被侵佔了田地的人有了保障。
除此之外,他翻閱了竭綏近幾十年來的縣誌,又大量走訪了當地的老農,打算從提高糧食產量下手。他向恩師張元請求助,從朝中調了一位善農事的官員,任命其為竭綏農事特派使,專門負責協助姜裕成這個竭綏知縣提升竭綏的糧食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