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綏位於大宴朝最南邊境處,入夏比京城早兩至三月,且酷暑難耐,竭綏人無論男女老少,在夏日都喜飲涼湯。
涼湯材料簡單,除所需藥草都來自山間,農人家五歲小兒都能輕易尋得。姜裕成想著借竭綏與京城入夏時間之差,將涼湯藥草販至京城。
如果這事成了,竭綏的百姓在耕種之餘,可以大量種植涼湯藥草,官府負責出面召集商隊收購,百姓們就多了一項收入來源。
想要辦成這件事,姜裕成打算從恩師張元清和師兄郭侍郎那裡入手,於是沒過多久,兩位遠在京城的師徒倆就收到了姜裕成從竭綏快馬加鞭送來的土儀。
“老師,子潤千里迢迢送來一堆藥草,還讓老師與我在京城多加宣揚,他這葫蘆裡賣得到底是什麼藥?”郭侍郎飲著涼湯疑惑道。
張元清笑了笑,“伯先啊,你可看了這涼湯的配方?”
郭侍郎應聲,“看了啊,不就是金銀花、紫久草、季孔草、陂陀姜、薄荷葉、酸果等六種藥草熬製而成嘛。”
張元清撫須笑道:“你說的不錯。”他又問:“那這涼湯有何功效呢?”
郭侍郎道:“清熱解暑,祛溼生津,於酷暑夏日飲用最佳。”
說著說著他眼睛一下子亮了,“我明白了,子潤是想將這涼湯藥草賣到京中來。”
“不錯。”張元清開啟一個包著藥草的小紙包,道:“這六味藥草中,除了金銀花與薄荷葉京中能買到,其餘的都是竭綏特有的藥草。竭綏可耕種的田地少,若是要讓百姓富足起來,少不了從其他地方入手。你師弟既然送了涼湯藥草來,想必已經有頭緒了,京中還需你我使勁啊。”
聽了這話,郭侍郎笑著點頭,“既然師弟有所求,這個忙我幫定了。”
師徒倆的動作都很快,郭侍郎回去後,將藥草分成了小份,留了一小部分自家飲用,其餘的全都送給了親戚同僚們。
張元清更是了不得,直接將煮好的涼湯用茶壺裝著去給太子授課,太子少年心性,課堂之上難免會浮躁,張元清見狀便倒了一杯涼湯給他。
太子好奇正要飲用,一旁伺候的貼身太監吉寶急忙阻攔道:“殿下,您乃千金之軀,萬不能沾來歷不明之物。”
“退下。”太子不悅道:“太傅所呈怎麼會是不明來歷之物,若是再多嘴,孤定不輕饒。”
太子殿下不聽勸,吉寶急的滿頭大汗,這時張元清笑著道:“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太子殿下身份貴重,吉寶公公小心一些也是對的。這壺涼湯是臣從家中帶來,若殿下信得過臣,臣願意當先試喝。”
“張太傅不必如此,孤自然是信你的。”太子急忙出言道。
張元清笑了笑,命人取了新的茶杯來,當著太子的面一連喝了三杯涼湯。又等了一炷香的時間,張元清依舊完好無事,沒有絲毫的中毒跡象。
太子終於喝上了涼湯,清涼的湯水一下肚,他只覺得先前的燥熱難耐都不見了,五臟六腑都充滿了涼意,頭腦也清醒了不少。
“這是什麼茶,還挺好喝的。”太子有些驚訝。
張元清道:“回殿下,這是臣那學生從竭綏送來的土儀,名曰涼湯,有清熱降暑、祛溼生津的功效,最適合夏日飲用。”
“竭綏?”太子回憶了一下大宴的版圖,好像是在最南邊的一個小縣城,“沒想到邊陲小縣也有如此好物,孤甚是喜歡。”
說完又蹙眉道:“涼湯二字聽著不雅,這湯水紅而清澈,就叫紅玉湯吧。”
張元清連忙拱手,“多謝殿下賜名。”
太子擺了擺手,“這有什麼好道謝的。對了,太傅那裡還有多的紅玉湯嗎,孤想讓父皇和皇祖母也嚐嚐。”
有是自然有的,張元清如實答了,於是太子殿下下學後,吩咐吉寶跟著張元清回張府拿了一些涼湯藥草回宮。經過層層檢查篩選後,兩壺新煮好的紅玉湯分別被送到了顯慶帝和傅太后的手上。
承暉殿內,批完奏摺的顯慶帝揉了揉眉心,吐出一口疲憊的濁氣。御前伺候的大太監梁炳芳讓人將太子的孝敬呈了上來。
顯慶帝看了一眼,指著茶碗問道:“這是何物?”
梁炳芳忙答:“皇上,這是紅玉湯。”
“紅玉湯?”顯慶帝端起茶碗,“御膳房新出的花樣?”
梁炳芳恭敬道:“回皇上,這可不是從御膳房裡出來的,而是太子殿下特意送來孝敬您的,說是竭綏特有的土儀,太后娘娘那邊也送了一碗呢。”
“竭綏的土儀他是從哪裡弄到的?”顯慶帝正疑惑著,眼前忽然浮現出一張臉來,頓時明白了。
“看來璜兒同張太傅處得很好,朕記得張太傅有一個學生正好外放到竭綏,這紅玉湯想必是從張太傅那裡得來的吧。”
“皇上聖明。”梁炳芳笑道:“昨日張太傅授課時,太子殿下便飲了一碗紅玉湯,為了孝敬您和太后娘娘,特意讓吉寶去太傅府上取回來的。”
顯慶帝喝了一口紅玉湯,讚許道:“這味道確實特別,璜兒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