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今歲天公作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北四郡的麥子獲得了大豐收,單是安國軍種植的四千畝小麥,平均畝產都達到了六百五十斤。
若是在加上北平盟的自主田,以及在北平盟的組織下恢復生產的各郡百姓的田地,今歲玄北州收穫的主糧總量,按照九州一百五十一斤合一石的計量,已然超過七萬石。
七萬石主糧!
可能被鮮血澆灌的土地,真的特別肥沃……
當然,七萬石主糧,對應玄北州的上百萬百姓,和張楚麾下的六十萬大軍,仍有幾分杯水車薪之意。
但相比先前,糧食全賴他們御字小團體姐弟八人從燕北、東勝、東雲、南山、南善等地籌措的境況,已經好太多太多!
這個時代的百姓,就像是山間的野草,無論是陽光、玉露,還是土壤,只要任中給他們一丁點兒,他們就能以令人瞠目結舌的堅韌生命力,頑強的生長繁衍,並且還能供養一大票不事生產、揮霍無度的上位者。
今歲的大豐收,就像是久旱之後的一場甘霖,將他們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能再次漫山遍野的怒放!
手中有糧,心頭不慌。
張楚和冉林的對峙,更悠然了。
而與他對峙的冉林,可就沒他這麼悠然了。
朝廷派他領兵來攻打燕北州,肯定是出於多種考慮後得出的最優結果。
其一,冉林的指揮能力沒得挑,排除掉霍青,當世唯有童獅與盧永珍能與之不向上下。
其二,冉林乃是大離朝廷當中,唯一與張楚打過交道的將帥。
其三,冉林多次出將燕西北,熟知燕西北的情況。
為將者,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基於這些考量,朝廷派冉林統兵前來,肯定是對冉林抱有極大期望的……不說什麼滅了北平盟這種不現實的話語,至少,得把燕北州奪回來吧?
這是對冉林的重託,也是對冉林的賞識和看重。
但處於冉林的角度,可就不這麼想了……這分明是將他架在火山烤啊!
打?
怎麼打?
打輸了,除非他肯降了北平盟,否則張楚肯定不會放他繼續活著。
可若是打贏了,逼得張楚出手,他同樣沒活路!
以他對張楚的瞭解,他要是真把張楚麾下的人馬打得狠了,張楚真幹得出來孤騎破十萬軍,斬將奪旗這種事!
這還怎麼打?
太祖陛下會因為他,與張楚大戰嗎?
或許會吧!
興許太祖陛下,等的就是這個由頭。
若是張楚先壞了規矩,想來武九御和趙明陽也很難再與張楚聯手,對抗太祖陛下。
他們若是再出手,就等於是給太祖陛下將刀子架到一眾江湖飛天脖子上的理由。
這就和為什麼兩軍交戰,為什麼都是底下的氣海、力士們在領軍廝殺,而上頭的飛天宗師們卻絕少下場是一樣一樣的。
飛天宗師,實力太強了,機動性也太強了,個頂個的難殺。
要是大家都不顧臉面,朝對方手底下的普通人下手。
那恐怕一場席捲九州的王朝更迭之戰打完,人間就直接重回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上古時代了……
這是一條繃在所有飛天宗師腦中的弦。
任何敢嘗試去跨越這條線的飛天宗師,都必然會引來九州所有飛天宗師的群起而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