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朝廷以冉林為帥,統三十萬大軍逼近燕北州。
玄北州以南,五十人沙人大軍屯兵玄北邊界,兵鋒直指北飲郡太平關大本營。
張楚請武九御前往靖遠軍與蕩狄軍坐鎮,命二軍堅守不出,他自己統帥駐守太平關的十萬衛戍軍,奔赴燕北州,與燕北州內的定疆軍合兵一處,迎戰朝廷的三十萬大軍。
適時,北四郡的麥子還未到收割之時,二十萬屯田兵,尚不能回援。
是以,靖遠軍與蕩狄軍二軍合共二十萬,衛戍軍與定疆軍加在一起,也只有二十萬大軍。
以四十萬之眾,迎戰朝廷與西域聯軍合共八十萬大軍。
張楚沒有贏的把握。
但他卻有必須要勝的理由!
好在根據姬拔秘密從西域聯軍當中送出種種情報分析,姬啟這一戰打的似乎是坐山觀虎鬥的意思,沒有真要進軍玄北州的意思……
這個局勢並不能讓張楚鬆一口氣,但還是能讓他將更多的精力從靖遠軍與蕩狄軍那邊分出來,投入到燕北戰局當中。
兵法之道,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事關上百萬玄北州百姓的生死存亡,張楚就算是再相信姬拔的判斷,也會保留對姬啟的懷疑。
戰爭。
於六月二十四日,在中元州邊境打響。
依然是身處劣勢的張楚,主動出擊,以一路偏師,猛攻冉林大營的左翼。
張楚企盼和平是真的,但他骨子裡的攻擊性,也是真的。
但凡是他統軍,他不是在進攻敵人,就是在進攻敵人的路上。
論戰術謀略,張楚離真正的名將之流,或許還差得很遠。
但他對戰場態勢的把握,以及他骨子裡那股子一旦抓住戰機,就算是崩掉兩顆大牙也要一口咬死敵人的狠辣勁兒,卻已經令冉林這等當世名將,都忌憚萬分。
冉林是領教過的。
昔年的北疆大捷,若非張楚從襲營的蛛絲馬跡之中,判斷出敵軍主力已奔襲己方大營,當機立斷率軍回援,與大營主力夾擊敵軍主力……只怕那一戰贏得就不是大離,而是北蠻人了。
是以,冉林這一戰也是有備而來!
張楚的偏師猛攻,一頭撞上了冉林打造的銅牆鐵壁。
猛火油、檑木滾石、弓箭手陣、床弩、投石車等等手段組成了一道由遠及近,密不透風的防禦網。
哪怕張楚派出的偏師,拿出了火藥箭和炸藥包這些個大殺器,依然一頭撞了個頭破血流,慘淡收場……似這類大殺器,只要在人前出現過一次,那麼它就永遠的失去了左右戰局走向的能力。
而更高層面的火槍和大炮,以張楚腦子裡那點貧瘠的科學知識和九州現有的生產力水平,又無法大規模的產生列裝。
這一場自張楚征戰沙場以來極為少有的失利,不斷打消了張楚以奇謀開啟局面的主意,也打掉了他心頭速戰速決的浮躁。
他沉下心來,排兵佈陣,穩紮穩打的與冉林對弈。
今日你劫我糧道。
明日我斷你水源。
今日你殺我斥候。
明日我屠你偏師。
時間,就在雙方你來我往的膠著之中,偷偷溜走。
轉眼間,就七月中旬了。
雖然戰局一直沒能開啟,每日消耗的錢糧也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但對張楚而言……收益良多。
這一戰,算是他真真正正統帥數十萬大軍與敵交戰。
這世間應該再也找不到冉林這樣小心翼翼,又怕觸怒了你,還得盡心盡力,花樣百出的老師,手把手的教你怎麼將幾十萬大軍如臂指揮。
這一個來月花費的錢糧,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