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信原以為,白大爺找的那麼急,是為了他心愛的大兒子。
所以這一路行來,景信將怎麼勸服白大爺,以及如何把白濟通那點腌臢事降低影響,都已經打了完整的腹稿。
但當白大爺,傾吐完他的憂慮後,景信的瞬間反應,是啞口無言。
萬萬沒想到,這白大爺操心的居然是六歲女兒的婚事,這說起來他家閨女還要比白纖柚大了兩歲,但他可從不敢想嫁女兒這種事,無他,考慮這種事情太廢爹了。
暗自吐了口氣,景通道,“大爺,何必擔憂於此呢?十二小姐還只是個稚童而已啊。”
白大爺此時是一臉的煩悶,看向景信的眼神裡大有“怎麼連你都不懂我”的怨色。
“景信,此事一日不定,我這心裡便是一日難安啊……”
“朝堂之上,雖大多仍是為世家所把持,但這世家圈子,卻早就不似早年間那麼團結一致了。”
前朝時期,尤其到了前朝後期,皇權傾軋之下的各個世家可謂是鐵板一塊。
但在前朝的覆滅和齊朝的建立的這幾十年間裡,世家的圈子裡亦是不斷更迭,老牌世家的沒落,新世家的崛起,這些都是時有發生的。
白大爺繼續道。
“而且我觀皇上他手上的砝碼也是越來越多,此長彼消之下,世家恐早晚將有一次大洗牌……”
說到此處,白大爺看向景信的眼神已經帶上了哀色。
“我白家,已經當了太多太多年這四大世家之首了,不能斷在我的手裡……,景信,你明白嗎?”
白大爺的憂慮,景信自然是懂的,但他覺得白大爺想的還是過多了一點。
齊朝沿襲了前朝的各類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官吏的選拔和任用。
官吏的任用制度,經過秦、漢、新、前(慶)幾個朝代的,不斷演變和改進,在前朝時期就基本確定了三師、三公、五省、三臺、九寺、五監的制度。選官制度,也從察舉制度轉變為了九品中正制。
兩者相輔相成,演變到現在,早已形成了士族把控選官的制度,五省中的尚書省把控朝堂的局面。
士族與皇權不斷對立,制約下,最後反而形成詭異的平衡。
前朝正是因為想要打破這種平衡,才引起了士族力量的反彈,最終被逼退位,讓士族出身的楊家登上了皇位,創立了如今的齊朝。
景信沉默著,沒有立刻回答,一臉憂色的白大爺卻是自顧自又說了起來。
“三十年前,那場大勝之後,天下世家都太安逸了……”
顯然,白大爺這是,一時間沉浸到了自己憂慮滿滿的世界裡。
景信嘆了口氣,不得不出言打斷了白大爺的自說自話,語氣輕緩並稍帶了些安撫,卻又讓人無法忽視。
“大爺,您切莫憂思過甚了,二十年內,您現在所想的都不會發生。”
“而且現階段,皇上為了鞏固皇權,只會是以安撫世家為主。”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直直地看向白大爺,此時白大爺也從自己的悲觀世界裡被拔了出來,與景信對視著的眼神中明顯帶著驚訝與疑惑。
四目相對下,景信繼續和緩說道。
“……而聯姻不正是最好的安撫方式嗎?至於為何秘而不宣,想來是不想那麼早,就撲了那些和您有著同樣想法的世家的心思吧……,嗯,畢竟這太子妃的位置只有一個。”
“那難道就這樣順了他的意?”,白大爺下意識開口問道。
他所求的是在當下詭譎局勢下,安安穩穩保下白家。
白家已經做到了世家勢力的頭排,但這不代表他願意帶著白家成為世家與皇權之爭中的排頭兵!
若是與楊家成為姻親,那麼自然便有了理由作壁上觀。
這也就是為什麼白大爺如此看重,白纖柚與太子之間婚約的原因。
景信淡然一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句,“這世間不從來都是,有求皆苦,無欲則剛嗎?”
聽到這話,白大爺感覺自己的身體連帶著思維,都好像瞬間僵了一下,但下一瞬,清明與豁然便席捲他的身心。
世家與皇權如今雖是又有了相互抵抗的矛頭,但敬德帝在位期間,這矛盾卻是絕對無法爆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