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時候,來自幽州的商人團隊丟擲了橄欖枝,他們別的沒有就是有錢。
於是利益同盟達成後便開始投資種植棉花,西域棉花商人投資的好部分價值就超過了五十萬貫。
畢竟投資有風險並沒有啟動百萬貫的投資專案,商人們也是有保留的,投資審時度勢正確的會賺,要是賠了那就是貪得無厭。
商人們不會將雞蛋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所以對西域的棉花專案看好但並沒有真的全部投入。
如果在幽州勢力內投資專案則就沒有這方面的煩惱。
安全運輸就是西域商路最重要的問題。
根據幽州的合作協議所有種植的棉花全都要賣給幽州,種植是有規模的,如果少量西域諸國還需要賠錢。
商業合作就是雙方互利互惠,而作為條件幽州也表示可以按照商談後的收購價值進行收購。
若是西域諸國負責運輸那麼利潤將更高。
只是西域諸國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們未必能夠達到運輸要求所以這部分運費他們恐怕是賺不來的。
條件都已經擺明,是否能夠賺更多的錢就要看能力。
李德這樣做也是為了讓西域諸國有了利益捆綁後能夠抱團穩定,棉花作為戰略物資和日常所需幾年內的剛需都是要靠西域諸國提供。
希望他們能夠將生意做好,互惠互利。
西域商路經過幾個商隊的頻繁出行在沿途都留下了標記,有的是用石頭擺出的標誌。
有的是用木頭修建了路標,各種形式全都有。
幽州的冒險者們也在商路上用他們的方式用石頭和水泥修建了一些石路。
見到這樣的路段就能確定方向,此外他們還在路途上修建了簡易的驛站,有些都是冒險者們投資的。
未來這條商路過往的商隊都會比較多,有一個標誌建築或許能夠發展起來。
到時候也能夠提供物資。
想法很好但是還真沒有人願意到這樣的地方來經營。
然而他們認為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反而真的有人在經營驛站。
冒險者們臨時起意的事情真的有人在做,經過大聽後才知道經營驛站的人是來自朔方的商人名叫崔浩。
往常驛站的物資儲備全都是由朔方提供的,主要是為了朔方的巡防的兵馬準備的。
他們並不知道李元吉已經在逐步的往西域擴充套件勢力範圍。
驛站就是他的物資前哨。
與商隊補充物資的事情都是崔浩的主意,要不然這裡就不是驛站而是一個堡壘。
專門用來屯兵,而此時不過是改變了一種經營模式,驛站周圍依然有朔方士兵居住,只不過驛站是開放的。
李元吉是想要達到勢力影響範圍這樣就能夠提前預警,為朔方有一個準備時間。
另一個好處是未來經營得好還可以將驛站擴建成城池,這樣的想法其實與寧州的佈局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