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州在行動,史懷義的策略到了李德的肯定,為此當地的城守府拿出十萬貫來用作建設費用。
按照驛站的建設要求,需要建設簡易的圍欄用木材來建設構成不了防禦工事,主要是方式敵人佔據驛站。
做簡易的圍欄主要是為了防止牛羊馬匹走散。
驛站的規模都是採用最磚石結構,主要用來提供臨時落腳所用,考慮到牧民們會自帶帳篷等因素完全可以用他們自帶的資源來為驛站進行加固。
讓驛站得到完善,滿足他們的居住需求。
這也是防止閣敵人提供落腳點。
驛站的附近必須要有水源,這一點非常的關鍵,挑選的建設地點還需要好符合先鋒兵出征需求。
主要是具備一些功能,比如能夠將牛羊馬匹圍起來的木欄,水源附近,還有附近有高地方便用來觀察等等因素條件。
史懷義的想法很多,也是結合了很多人的智慧。
按照投資的金額能夠建設至少五十個大型驛站,能夠容納至少上千人的規模。
不過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投資都會用來建設一些路段和指向標上。
完善的驛站並不會現在建設,具體發展情況還不清楚,投入大的就是人員的僱傭。
建設材料大體用石頭與木材。
這樣在沒有人管理的情況下不會因為年久而成為廢墟,石頭配合水泥至少能夠保證百年不倒。
就算遇到封風沙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石頭屋子都不會建設很大,主要是用來做庇護所只用,牧民們有自己的帳篷,建設的時候會預留出足夠的空地。
空地也不是隨便規劃的,經過規劃後的空地都是經過夯實的。
史懷義主導的工程很快開工,具體要建多少個已經有了規劃,但不會一下子全都建設完成,會保留一些規劃預留。
這也是為了防止驛站建設太多浪費投資。
漠北地區的範圍實在是太大了,每隔三十里建設一個想要得到影響到整個漠北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寧州的百姓聽說要僱傭他們做工,普通的勞動力全都踴躍報名,他們就是閒不住出力氣就把錢財給賺了,他們都非常樂意。
於是寧州的僱傭規模在三天的時間就達到了要求,還有想要參加的都被拒絕。
三萬名勞動力同時在三十個驛站進行施工,每個驛站最後決定都相隔二十里,這個距離騎馬傳遞訊息都能夠最快的獲取到。
驛站的建設也代表了以後漠北將有一條“路”貫穿,幽州勢力對漠北的影響力將會大大的增加。
薛延陀部並不知道寧州已經開始做準備了,他們現在正在等待派出探子打探訊息。
朔方城的情況他們想要知道到底是不是上當受騙,他們對唐國的將領使用的計謀非常好奇,應該說是非常的嚮往。
雖然與他們的戰鬥風格不同但是身為首領,統帥,將領們都很贊同計謀之說。
因為他們知道戰損的價值究竟會為他們帶來多大的影響,如果能夠用計謀讓他們少損失些勇士戰士那麼他們的氏族將會逐漸的壯大。
想要發展壯大勢就是需要有很多人才行。
幾天後薛延陀的探子回來,因為朔方城防守非常的嚴密,即便他們退到五十里外都沒能讓朔方的將領重新開啟朔方的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