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自己建設驛站,讓牧民們知道有這樣的地方,透過他們口口相傳要比派兵出去搜尋更靠譜。
李德對漠北的事情非常上心,也給史懷義提出了一些他的建議,對於牧民是要給出些優待的,這樣優待可不是說見到牧民就給出各種福利。
而是見到牧民後讓他們自願加入戶籍落戶寧州之後才能夠給予優厚的待遇,但也不是那種一下子就給出很多好處的。
凡事都要循序漸進。
必須要考慮到寧州百姓的想法,給予的優待做到恰到好處就可以,實際上與寧州的百姓們並沒有區別。
讓百姓們都清楚他們這麼做是為了漠北地區的和諧穩定,也是為了增加牛羊馬匹的穩定供應。
對於寧州的商人來說這是一個好事。
只有在得到百姓們支援後做的事情才會事半功倍。
史懷義收到李德的回覆馬上就開始進行準備,按照他的設想每隔三十里就要建設一個驛站,並且還要建立指路牌和一段石頭鋪設的道路,就是為了能夠讓人見到這樣的道路作為明確的指引。
驛站的建立等於是在漠北修建一條“道路”,這可比修建水泥路來的划算。
如果真的能夠發展出村落以後再投入大量錢財修建路面,史懷義對發展這塊是比較穩當的。
錢花出去瞭如果建設的東西沒有有等於是浪費錢財,這樣的事情他才不會做。
寧州的城守府財務方面還是比較寬鬆的,之前修路都是由幽州好城守府花費。
現在建設驛站屬於寧州的發展一部分,這樣就不用幽州的城守府花費,只要李德同意就行。
審批流程還是有的,城守府的相關負責人們會將情況記錄,各種情況都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對於功勞是不會差的。
史懷義真的沒有想太多,更不是為了賺取功績才做個事情的,有了檔案就能夠證明。
如果真的徇私舞弊利用工程建設做些違背政令觸及犯錯的情況也不會姑息。
有了豐富的檔案就能夠做到有根可查。
李德的檢查部門可不會空口白牙的做事情,更不會利用影衛直接來個殺伐果斷。
如果涉及到犯規的情況按照程式接收調查就好。
不僅是對官員負責人如此,更是對地方發展有著監督的作用,畢竟一個人的影響力在這個時代還是非常高的。
說句玩笑話,有影響力的人振臂一呼就可能拉起一支兵馬,參與天下大事當中。
就如李淵家族這樣的,真的是憑藉影響力當了皇帝。
李德可不是傻白甜,認為他掌握著很多新鮮的見聞就能夠一手遮天掌控所有的事情。
實際上他能夠做的就只能是讓自己的勢力不斷的變得強大,以便應對任何可能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