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必須將他花費出去的錢財全都補充回來,做法自然不是去經商,而是直接用最快的方式。
李元吉之所以能夠這麼快的湊齊五萬騎兵最大的工程是負責他所有產業的崔浩。
崔浩毛遂自薦後李元吉就沒有查過對方的身份,一切都是做出了成績才重用的。
李元吉不是不懂權謀,實際上跟隨他大哥混跡這麼多年什麼事情好多事心裡清楚,只是他在李家的地位就註定他不能挑起大梁。
之前有他大哥在他的前面凡事都不用他去擔心,然而李建成接連失利後彷彿失去了動力一直都待在洛陽無所事事。
再有他不想參與到李家兄弟之間的爭權奪位的事情當中奈何他早就被打上了大皇子隊伍的標籤。
可是至今都沒有因此獲得任何的好的待遇,就像派遣他防守商州的時候給的兵馬很大可是戰鬥力並不能應對,就算再多的人也是無能為力。
他很清楚唐國真正的驍騎衛一直都掌握在父皇的手中,能夠作文唐國江山怎麼可能沒有自保的兵馬。
怎奈在戰事上還有所保留可以說不是有李世民的瓦崗兵駐守商州他很可能會喪命於此。
李元吉心裡很清楚,他的父親並不喜歡他,能夠有如今的地位一方面是看在他大哥李建成的面子上,實際就是想讓他作為李建成的打手。
他的定位也是一直如此,對於唐國的朝堂來說算是可有可無的武將僅此而已。
駐守朔方這個貧窮之地,物資匱乏人口稀少,就連派來的兵馬都是他曾經與他大哥一起訓練的舊部。
如此對他怎麼讓人不生氣。
當他意識到不能繼續混下去的時候就決定一定要改變。
崔浩可能真的是運氣使然亦或者是相互都覺得能夠為對方帶來好處。
李元吉曾經出訪幽州的時候親眼見過幽州的發展速度也知道李德的為人。
每每決定都能帶來巨大利益。
實際上他的智慧不比李家的兄弟差,反而一直都很低調很清楚自己在李家的情況。
李家建立唐國後他也是清楚,有個不喜歡自己的父親做什麼都會被阻礙倒不如做一個逍遙的將軍。
只是他這個願望恐怕是不能實現了,做將軍是一定的,但絕對不會逍遙自在。
瞭解自己的狀況就知道想要崛起就需要人才,物資,錢財,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崔浩展現的能力在李元吉本來是沒有抱有多大希望的。
做出的成績是讓他刮目相看的根本原因,他身邊沒有這樣的人才,既然主動來投靠那麼就要給予信任。
他身為李家的人對於如何用人都是從小就知道的。
對於崔浩就是直接放權,將他的所有全都拿給他,已經沒有什麼是可以失去的,有這樣大的魄力就能夠成就大事。
崔浩此人肯定不會是表面那麼簡單,是否是用的真名不確定,李元吉也不想去調查,因為根本就沒有意思,如果真的對此人起疑他的做法會是乾淨利落的解決,這樣才不會留下麻煩。
李元吉非常崇尚武力,在他所處的環境中對兵馬非常熟悉,可以擔當將才,也未嘗不能活鍛鍊一下帥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