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好的機會必須要利用起來,或許下次等對方再想入侵就要面對他們的怒火。
李德想法就是這麼的實際,唐國有三個大都城兵力人數有六十萬,瓦崗李世民兵馬也差不多六十萬如此多的人竟然不是吐蕃的對手,這就是無能的表現。
別說沒有戰馬之類的話,想當初幽州發展的時候不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
如今幽州科技發展除了內燃機已經算得上開啟了工業技術的第一步,接下來要改變的是天下百姓。
幽州還經過這幾年的底蘊地盤擴充了很多,多積累一些經驗和推動和平發展是兩不耽誤的。
而且也不能讓唐國就這樣繼續的發展下去,統一天下是遲早的事兒。
裴青璇還是跟兩個弟弟說明了情況,都是帶兵之人不想讓他們因為一些事情造成誤會,將情況說開矛盾就自然解開。
裴元慶和裴元通得知情況後才知道他們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戰馬物資而是要從大局考慮。
這關乎唐國的勢力與未來對邊陲敵人的問題。
戰場之上有了二十萬騎兵加入,李元吉這次算是找到了機會在對方被拖出的時候騎兵的優勢就不那麼明顯。
十萬驍騎衝入戰場吐蕃兵的壓力越來越大。
不過沒等他們適應的時候從商州又出來一批騎兵人數過萬龐大的好騎兵隊伍形成了包圍的趨勢。
吐蕃的騎兵知道不能停留立刻選擇撤退,剛打起來就要逃走根本就不給硬拼的機會。
張仲堅突然發起衝鋒倒是真的取得了一些優勢,沒想到商州城內計程車兵會出來支援,結果就是張家兵馬沒有損失過大同樣吐蕃兵立刻退走,除非進行追擊不然撈不到任何好處。
在遠處觀察戰況的裴家兄弟見到這情況也知道他們想要帶著重鎧騎兵衝鋒是有些冒失。
對方無心戀戰又不能將他們拖住這就等於是白費力,即便拖住了那麼收益最多的肯定是策應和支援的張家騎兵和商州的兵馬。
不是先鋒兵人數不夠而是場地就那麼大要是真的讓七十,八十萬兵馬攪合在一起不但不會有戰功反而會相互影響。
“先鋒兵聽令,立刻追擊。”
裴青璇好留下一部分留守,直接派出剩下的兵馬進行追擊正好可以與前面的先鋒兵前後配合有很大機率留下這些敵人。
裴青璇的打法非常冒險,想要以少勝多憑藉幽州兵的戰鬥力還是有些自信的,但自信的依託是他們攜帶的最新研發出來的馬戰火銃。
騎兵衝鋒短距離接戰只能能夠帶走一波,到時候再接戰就能夠事半功倍。
沒有先進的武器李德可不想讓先鋒兵去冒險。
裴家兄弟等一眾將領立即出發追擊。
張仲堅沒有進行追擊他的目的已經達成了一半,成功退敵他現在要向李世民索取僱傭兵應得的報酬和談論吐谷渾地盤的事情。
李世民在城牆上一直觀戰,當吐蕃騎兵撤退後他知道這次的目的成了。
慶幸的是先鋒兵沒有趕到,這下功勞就不比分出去,擊退吐蕃兵馬的聲望依然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