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要出兵不能死守商州,必須要有兵馬在外面與之周旋。”李世民提議道。
“由我們出戰。”李元吉道。
李世民提出這個事情肯定不會讓李元吉離開,他手下可是有十萬兵馬,要是出城後誰知道他們還會不會幫忙商州。
想的倒是挺好,可惜主動權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上。
“瓦崗兵有騎兵,來回支援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由驍騎衛留守,我帶著瓦崗兵出戰。”
李元吉很不想同意,十萬兵馬守城能夠堅持很久只要糧草不斷相信堅持下來不難,關鍵就是糧草的問題。
瓦崗兵過來的時候都是自帶糧草的,後來又從長安派遣的五萬兵馬攜帶糧草,但是別忘了城中還有百姓,時間長了糧草問題必然得不到解決。
在李元吉看來有很大可能是李世民想要帶著瓦崗兵離開商州回瓦崗去。
“我不同意,既然合作留守商州就要堅決執行。”李元吉道。
李世民就知道會這樣,但是他想出城沒人能夠攔得住,只是不能這麼離開那樣名聲就不好了,即便是去支援但被人說成逃跑沒人可以做證。
即便追擊吐蕃兵馬與之戰鬥也會讓人以為居心不良圖謀不軌,畢竟他們的任務就是守住商州。
李世民再三思考後決定留在商州,好不去追擊吐蕃對他沒有多大的影響,如果有那肯定是好的。
長安城不是誰都能夠攻打下來的。
吐蕃兵臨商州的訊息被快速的傳遞出去,各方探子都在關注商州的情況,很多勢力的首領也得到了求援的書信。
具體是否回去支援還不知道結果。
當訊息傳回幽州的時候,吐蕃兵已經兵臨長安了,還是熟悉的劫掠模式,配合幾十萬的騎兵大量的財物百姓被搶走。
二十萬騎兵的實力就是這樣,苦的是百姓幾天的時間就有十萬好人被強迫帶走。
此時這十萬人正在被轉移,人員太多好速度也是慢的可以,但吐蕃的兵一直都是有恃無恐。
“陛下,出兵吧。”
長安太極殿上朝臣們正在勸建,好多家族的財富被洗劫這讓世家貴族們不能容忍,唯一能夠出氣的就是讓李淵出兵將財務全都追討回來。
李淵很清楚要是這些人的利益沒有被侵佔恐怕也不會有這麼積極的想要出戰。
可是他也清楚人家二十萬騎兵就算出動長安計程車兵能夠打贏嗎,到時候損失巨大他這個皇位都會不保。
此時他很清楚自己的目的就是保證皇室的利益,等吐蕃兵離開損失遲早會補回來的。
李淵就是有一個好的心態。
至於商州他就沒有擔心過,要是三十五萬兵馬都守不下一個商州那唐國的勢力不要也罷,只能說是沒有能力。
再說有李世民在商州身為父親還是很有信心的,別看目前戰況對他們很不利但那時要看瓦崗是否動用了全部的實力。
李淵對他的兒子還是很瞭解的,形勢所迫苟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