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之前派遣薛萬徹帶領十萬兵馬迎敵。
為什麼是薛萬徹,因為調動的這部分兵馬就是李建成的,李元吉與李建成關係最好兩方配合有將領帶兵有謀士輔助兵力還是對方兩倍必定能夠阻擊敵兵。
獲勝後功勞也會有他大兒子的一份,畢竟調動的就是李建成的兵馬。
而瓦崗城的李世民完全指望不上。
唐國兵馬快速出動,十萬兵馬在李元吉沒有趕到之前全都暫時聽從薛萬徹的。
吐谷渾邊陲,此時的邊陲小鎮到處都是風煙,三千吐谷渾騎兵就在半個時辰錢將這裡洗劫一空還會燒燬了全部的房屋。
擄走男女兩千多人,還有幾千人全都埋骨於還活村落。
像這樣的事情在另外幾個村落中都在進行著,五萬兵馬入侵就是為了劫掠財務,抓捕奴隸。
大量的唐人被帶走,留下的是煙火與寸草不生。
在八百里加急戰報送到太極殿那一刻起,邊陲守城被五萬兵馬圍攻最終城內五千將士殞命。
留下五千人打掃戰場搶奪財務,另有五萬人直接深入唐國腹地,直接奔著商州而去。
一旦到達商州就距離長安不遠了。
李建成當年帶兵在吐蕃圈地的時候兵馬眾多打的吐谷渾兵馬是節節敗退,直接掃平了三座城池。
如果當時派兵駐守或許就不會有今天之禍。
完全就是屬於防範,太輕敵了。
即便唐國現在有六十萬兵馬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朝堂上的朝臣們和皇帝就只能乾著急。
薛萬徹得到訊息後第一時間就集結兵馬出兵,這次出戰是由李元吉為統帥,但從朔方趕回還需要一些時間。
於是薛萬徹就起了一些小心思,他是李建成的手下一直都負責出謀劃策,實際上他也是能夠帶兵的武將之流,只是一直都沒有發揮的空間。
如今正是一次機會,只要帶著十萬兵馬及時將敵人趕出唐國勢力就是成功。
到時候或許能夠被提拔成將領,這樣也就多了一個晉升的機會,輔佐李建成不過就是想有一份從龍之功。
理想很美好,現實就很打臉,如今李建成的表現明顯弱於李世民,照這樣發展下去很可能會失去機會。
薛萬徹是個聰明人,身為智者出謀劃策也是要選擇他認為最合適投靠之人。
皇子們不過是一個選擇,那麼為什麼不能選擇跟隨太祖皇帝打天下呢。
現在正好有一個機會,只要敢在李元吉到來之前解決戰鬥他就能夠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有此想法之後就越來越無法抑制,十萬兵馬整裝待發出兵邊陲,走的很快很急。
“我薛萬徹的機會來了。”
薛萬徹還是很有自信的,十萬兵馬打一打邊陲敵人還是很輕鬆的。
三天後十萬兵馬一直都在疲於奔命。
剛出商州就遇到了地方五萬騎兵,雙方直接開戰,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事實上是十萬兵馬一直都被五萬騎兵壓著打。
而且戰報的資訊有誤,他們遇到的五萬兵馬就只有吐谷渾兵馬根本就沒有見到吐蕃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