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果斷同意了,花費都需要他來出一百八十萬貫的資金投入繼續讓工匠們製造內燃機車。
批次生產的加工成本總是要低一些的,鐵匠工坊內燃機生產成了主要支撐專案,就算沒有汽車的訂單鐵匠工坊也一直在生產內燃機。
建模澆灌,壓扎領冷卻打磨,經過繁瑣的過程一批批的內燃機胚胎機型被製作出來。
接著就是安裝各種配件進行適配,掌握著先進的製作工藝已經可以達到每天三十臺的量產數量。
每一臺內燃機都配備了上百人的工匠組來進行製作,上萬人的鐵匠工坊可不是擺設。
現在用的裝置全都換成了內燃機。
還有開發小組,他們珠要負責產品的開發,裝置的改進也有上千人的規模。
一週的時間幾臺新的汽車結構就已經完成了組裝已經開始進行除錯,珠要就是試驗。
在經過一定的安全里程內才能夠交付使用,最高限速就是五十邁,速度再快就會不穩定會增加內燃機的損耗所以在動力上控制的放氣是非常嚴格的。
經過改進的汽車已經可以承載三個人算是一個進步。
“嘀嘀!”
在鐵匠工坊旁邊開闢了一個專門練車的地方,這是李德特意準備的教學場地。
將家裡人全都交給每天都在教他們如何掌握駕駛,為了不出問題還特意讓工匠們將他的汽車限制了速度。
就這樣每天都會讓他們體驗駕駛,速度並不快但就是希望他們能夠適應,訓練內容非常豐富,直線,轉彎,避開障礙等等訓練。
掌握所有科目的人就需要將車從鐵匠工坊開會都督府再開回來就算完成駕駛學習。
學習駕駛就用去了一個月的時間,這段時間也讓幽州一號老爺車好充分得到了測試。
剩下的時間學車的幾個人都還在瞭解車體結構,比如輪胎的更換,如果遇到一些熄火的狀況該如何處理。
一個月後李家的人就都提到了他們的汽車,自此幽州城內穿梭的汽車就成了一道風景線。
每次有汽車經過都會被百姓們觀看很久直到汽車的身影消失,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汽車的事情已經不在特備引人注目。
富商們見到有如此神奇的交通工具也都想擁有一輛,二十萬貫一臺的價格對很多人來說並不算什麼。
李德開車回到都督府的時候門口就見到有施工隊進行施工,都督府因為沒有停車的專屬車庫這不李父便負責監督工人們建設車庫。
李家的汽車很多,所以車庫直接就是建成了一個獨立的車庫裡面空間能夠容納至少三十臺車。
這是考慮到以後有人來預留的停車位,為了建設這個車庫還會與裴公與靠山王商量過佔用了一些兩家的院子空間。
為了補償便提出幫忙修建停車的車庫。
都督府的格局確實不好停車,院落中的裝飾物太多了,建個車庫也好。
反正錢不就是用來花的嗎,有錢想建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