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要是城守府不介入一下都不知道城市會發展成什麼樣,就比如李德真的讓城守府介入了,直接在中城開設了四家大型米糧鋪子。
糧食售價都是平價,基礎的生活物資價格是得到了保障,有了便宜的糧食百姓們就不會慌。
不僅米糧,還在當地建設了一家大型煉油工坊,專門生產食用油,目前的大豆產量完全能夠滿足需求。
要是再開一家估計就會讓原材料緊缺,種植大豆的專案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商人不願意投資可城守府是必須要投資的。
等產生了足夠的利益到時候一切都好辦。
食用油,大部分百姓都還在使用菜油和葷油,李德推行的飲食文化怎麼能夠沒有食用油專案。
目前幽州的食用油種類很多,花生油,菜籽油,葷油,大豆油種類很多,玉米產量形成規模後也會用來榨油。
幽州的炸雞店用的就是大豆油,原料都在遼北地區,還有一部分在漁城附近,再有就是南疆城。
這些經濟農作物都是當地發展的排在靠前位置的專案,雖然有原料供應幽州的食用油工坊提煉但價格上還是比較貴的,很多百姓還是願意使用菜油。
但是酒樓食品工坊則都是用的大豆油這些進行生產。
在中城建立煉油工坊也是要解決中原區域百姓食用油的問題,實際李德在幽州推廣的都是葷油。
由於養豬場的規模,每年煉製的葷油產量都在增加,價格貴一點但是憑藉算下來更為合適。
而且葷油容易儲存,冬季不僅可以食用還可以塗抹在面板上防止面板凍裂,主要是為長期在外面做工的人才可能用得上。
經過李德一頓安排,中城的發展再次得到了加快,因為城守府建立的工坊都會連帶很多行業一起發展。
煉油後的大豆殘渣形成豆餅後都是用來餵養牲畜的最好食材,連帶著養殖廠形成產業鏈。
而且大豆自作的豆漿同樣是百姓們最喜愛的飲品,尤其是加入糖的豆漿目前只有幽州的攤販才有得賣,而且都豆漿全都是副食品加工廠的生產的豆漿粉。
買回去調製烹煮後拿出去售賣,兩文錢一小碗,加糖三文錢,配合好早餐的炸油條簡直聚會早餐必不可少的美食。
當然只有幽州有賣,不過中城有了煉油廠以後採買都豆油和豆漿都可以在當地採購節省成本就能夠吸引攤販經營。
中城在一天天的改變,人流量也開始逐漸增加,商人開設的店鋪逐漸多起來。
中城唯一一家商城的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好。
當中城的工坊生產的商品開始供應太原府,南方等地當地的經濟就無需幽州城守府的照拂。
接下來就要靠當地城守府來發展。
雖然只能算是才剛剛開始,只要給中城發展的時間幾年後未必不能成為第二個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