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比起南明朝廷,比起明軍,清軍還是敢戰勇戰的,他們對明軍的心理優勢,一直保持著,便是現在,軍中上下也依舊保持著強悍的進攻性。
若是對面的明軍,周世顯麾下的新軍昨日敗了,恐怕現在所謂的淮河防線早就已經崩潰了。大明朝廷上的袞袞諸公,就不是繼續沉溺於犬馬聲色,而是在相互咒罵,想著遷都或者議和了。
“對面的明軍兵馬不少,據這幾日哨騎的偵察,周世顯已經在壽州霍丘一帶加強了兵力,便是鳳陽,也補充進來了上萬兵馬,明軍的整個淮河防線,依舊穩固。”多鐸一直都在關注周世顯的軍事部署變化,等待時機。
“明軍並沒有咱們想象中的那麼疲弱。從雎州歸德到徐州,淮北,一開始的一觸即潰,接連失地,都是演出來的,就是為了讓咱們輕敵冒進,漏出破綻。”屯齊見多鐸似乎還想再戰,連忙提醒道。
他倒不是畏懼明軍,而是覺得現在還不是時候。
“而且,如今已是四月中旬,最遲便是六月中旬,若是不能取勝,大軍就得撤了。咱們可沒有援軍,李自成在湖廣可還有不少兵馬,到時候若是兩路受阻,對大清絕對是極大的不利。”
“沒錯。”
出乎預料的,多鐸也點頭贊同了,一時之間,大帳之內的這些滿漢將領們,更加摸不清楚了,這個豫親王,到底是主戰,還是主撤了?
“兩個月時間,我大清鐵騎足以把這股明軍殲滅在淮河南岸,到時候整個江北都是一片空虛,大軍直取南京也未必困難。”尼堪當即出言反駁道。
“貝勒,這股明軍實力不容小覷,若是他們憑城固守,咱們的火炮運不過去,也奈何不了他們。”
屯齊眯了眯眼睛,又接著說道:“淮河以南還有那麼多城鎮,都已經被加固過了,豈是可以一戰而下的?若是不拿下這些城池,大軍就輕易南下,恐怕就是在自尋死路了。”
一個滿清貝勒,一個滿清貝子,兩個人都是宗室,別說是孔有德和耿仲明瞭,就是馬喇希和阿山,也不好插嘴,帳內的人,此時都在等多鐸發話。
而多鐸這個時候似乎也有了主意,屯齊所說的這些,他自然是明白的,在軍事上,現如今還十分稚嫩的屯齊和尼堪,都遠不如他。
尼堪的想法,他其實也支援,一方面是滅明對於大清是頭等大事,另一方面還是他要為自己爭功。
滿清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的,多爾袞,阿濟格,多鐸,濟爾哈朗,代善等等,努爾哈赤的大大小小兒子們,舊八旗的利益集團盤根錯節,隨時可以爆發出衝突來。
只不過滿清在皇太極的一番集權之後,頂層的這些實權人物就算是鬥得再狠,也不過是死一些侍衛罷了,不會波及到底層士兵。但明朝廷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南明朝廷,滿清還沒打來呢,他們自己就能把自己人的腦袋打出屎來。
這真的不是在罵人,如果不是腦袋裝屎了,怎麼會在大敵當前,岌岌可危的時候,做得出那樣的事情?
“既然咱們過不去,那不如就讓明軍過來,然後,咱們再和他們好好戰一戰。”多鐸似乎已經胸有成竹,語氣平緩,面帶笑意道。
大帳之內,包括尼堪,屯齊在內,所有人都露出了驚駭不已的表情。他們都困在了只能主動進攻的牛角尖裡面,哪裡想得到,還能讓明軍主動過河進攻?
而且,對面的明軍,有這個膽子嗎?會冒這個險嗎?
“那個明國駙馬,還是敢戰的,若是有機會,他應該不會放棄。”
多鐸語氣依舊平緩,又道: “屯齊剛剛說得沒錯,就算咱們過河了,只要沒有消滅明軍的主力,圍城攻堅之戰,便免不了,兩個月時間,根本不可能打得贏。
所以,此戰要是想勝,就得先消滅明廷在南岸的大軍。既然咱們過不去,那就讓他過來,給他機會。他明國駙馬如此神機妙算,自然也能猜得到,咱們只剩下兩個月了,想必他早就準備好了,等咱們撤兵的時候,突然一擊吧。”
“王爺的意思是,咱們提前北撤?”屯齊立即問道。
“可不到時間,那個明國駙馬不信怎麼辦。可若是到了時間,咱們擊敗明軍主力也意義不大了啊!最多就是威懾住了淮南的明軍,保住淮北的土地。”
“對,大軍不僅要北撤,還得讓明國駙馬知道並且相信,咱們真的北撤了。”
多鐸笑了笑,又道:“所以得議和,和明國的崇禎皇帝,好好議和,到時候北撤就順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