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霧很快散去,天氣也變得晴朗了起來,鳳陽城北面村落的平原野地之上,孫虎的“金武營”,張洪的“武奮營”,還有薛老二的天威中軍營匯聚一地,一萬多兵馬已經擺好了迎戰的陣型。
考慮到清軍著急渡河,必然沒有攜帶火炮,周世顯讓三營兵馬結成了一個十分厚實嚴密的軍陣。
軍陣第一重是三行並列的火槍手,前方是三十門虎蹲炮和十門四磅炮,這四十門輕型火炮將為他們身後的火槍手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虎蹲炮和四磅炮的射程和火力密度在近戰中十分強大,特別是四磅炮,在熟練的炮手操作下,射速非常高,甚至可以超過火繩槍。
火炮前方有戰兵舉著盾牌作掩護,以防禦清軍從遠處開始的箭矢攻擊,每一墩火炮之後,是幾名各司其職的炮手,主炮手手中都拿著點火叉棍,另外有兩個炮手是專門負責裝彈和清洗炮膛,調整炮位的。
現在明軍各部都已經使用上了在湯若望和周世顯的指導下,工坊革新了火藥配方之後生產出來的新型火藥,火器的威力和有效射程都有了不少的提升。
軍陣左右兩翼各有一千五百多名騎兵,既是在防禦守備的時候掩護軍陣,也是關鍵時候作為攻擊的主要力量。
而兩翼中間,火槍兵身後則是“天威中軍營”的弓箭手,長槍手,刀盾手組成的中軍正兵,他們在軍陣中央展開了十幾個小方陣,屬於軍陣的核心戰力。
除此之外,中軍軍陣後方還有數百人馬的預備騎兵隊和奇兵隊,關鍵時候能夠補充軍陣,也能繞過軍陣正面,從側翼對清軍展開突然襲擊。
這種陣型並非周世顯獨創的,而是大明邊軍將領們在戚繼光兵法的基礎上改良的,若是士兵有對應的戰鬥力,火器可靠,兩者配合之下,對付滿清騎兵,絕對不在話下。
只是,除了軍陣沒有錯之外,似乎其他的地方,都是大明的兵將們無法保證的,這也使得這一攻守兼備的軍陣,幾近失傳。
薛老二,吳興業,孫虎等人部署好了軍陣之後,都在焦急地等待。
吳興業派出的騎兵已經被清軍趕了回來,還有幾個滿洲騎兵追了上來,但還沒靠近軍陣,就立刻被吳興業派出的騎兵給截住了。
薛老二抬頭看向了北面的淮河岸邊,逐漸晴朗的天色之下,兩軍的幾隊騎兵還在激烈交鋒。不過,兩軍的騎兵都十分強悍,在曠野之上丟下幾具屍體之後,便都同時撤退了。
薛老二是不想過早暴露實力,而領兵而來的尼堪,卻是擔心自己把敵人給嚇跑了——要是這股明軍躲到了城裡,仗就不好打了。
他十分輕視對面那些列陣迎戰的明軍,在他看來,這些人不過和潼關的順軍一樣,空有花架子罷了,只要輕輕一碰,便會倒下。
“孔有德,耿仲明,帶著你們的家丁,出擊!”尼堪大手一揮,剛剛在河岸邊完成集結的上萬清軍軍陣之中瞬時傳出了一陣輕微的震動。
一道黑線開始從河岸邊上冒出,出現在薛老二眼前的地平線上,並漸漸長高,旌旗搖曳,軍號響起,悶雷般的響聲由遠而近,完完全全就是強軍之姿。
這個時候的清軍,還十分強悍,無論是八旗兵,歸順的三順王漢軍,戰鬥力皆十分強悍,甚至一部分綠營軍,在吃飽喝足之後,也實力不俗。
“應旗!”
薛老二見狀,也當即一聲令下,明軍軍陣之中,各部由上而下,旗手紛紛開始了舉旗,明軍嚴密的陣列中頓時旌旗飛舞,氣勢磅礴。
很快,伴隨著一聲嘹亮的軍號響起,明軍軍陣中,萬餘將士“轟”的一聲站起,周世顯在鳳陽城城樓之上,看著頓時拔高了一截的軍陣,心中頓時充滿了信心。
來自薛老二,吳興業,孫虎的命令隨著旗號一層層傳遞,軍陣之中的各部將士當即開始最後一次檢查自己的裝備,特別是火炮和火槍兵,在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之下,他們的武器使用起來十分繁瑣,也很容易出問題。
隨著清軍逐漸靠近,馬蹄如同雨點一般打在地面上,數千清軍如同潮水一般湧來,發出了悶雷般的轟響,氣勢咄咄逼人。
清軍最終在薛長福大軍軍陣前大約兩百步的地方停了下來,尼堪,孔有德,耿仲明還有一眾清軍將領,都在打量著眼前的明軍軍陣,總覺得哪裡有點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