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英原本手中兵馬不少的,但是被盧九德陰了一招,幾乎半數精銳都被周世顯吞併了,他還不敢問對方要回來,更不敢有一絲抱怨,根本就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當然,和他一樣遭遇的,還有劉澤清。
馬化豹最終趁亂逃往河南了,這讓他受人以話柄,只能夾著尾巴做人,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手中最精銳的千餘兵馬被周世顯帶走了。
同時,實力在四鎮中最為強悍的高傑所部駐紮在鳳陽府東北的州縣,以及徐州府,劉澤清還是被分配在了淮安府,兩人結成了抵禦來自山東之敵的防線。巡撫淮揚的路振飛統制兩人,同樣帶著他的巡撫標兵營協助防守。
而揚州府,鎮江府,應天府則成了周世顯麾下大軍的駐防地,這一次,高傑也不敢再來搶奪揚州了,這可是駙馬的地盤,除非他是想要另外三鎮和馬士英,路振飛兩個大人升官快點,懷著大無畏的精神,主動獻出自己的生命和兵馬。
周世顯也順勢安排了麾下兵馬的部署和訓練,並把之前封給他們的官職和部隊的最終編制給落實了。
這個時期明軍的軍隊編制十分混亂,各地方將領的個人喜好在其中又發揮著相當大的作用,使得各支軍隊的編制差異巨大,相互之間的配合作戰更加困難。
不過,他們大多都參考了戚繼光當初在北方的練兵方略,甚至就是戰場軍陣的佈置,也在很多方面可以看到當年北方戚家軍的影子,這也讓同樣使用戚繼光練兵之法的周世顯省事了許多。
而周世顯的軍制調整其實也談不上什麼大改,就是藉著訓練新兵的機會,將兩萬縴夫和收攏吞併而來的近五千兵馬重新打散重整,各營兵馬按照編制補充完整,形成基本標準,以期充分發揮大軍的最佳戰鬥力。
按照周世顯的設想,最核心的主力野戰軍主要分成了戰兵營,騎兵營,混編營三種型別。
戰兵營以步卒戰兵為主,火槍,長槍,刀盾為主要武器,並配備虎蹲炮,四磅炮等輕型火炮,組成炮隊,滿編人數在兩千七百人左右。
虎蹲炮是大明工匠就有能力生產的,四磅炮或許還需要等到湯若望從澳門把工匠帶回來,但周世顯這個編制原本就是為了將來很長一段時期設立的,所以如今早做準備也沒有錯。
騎兵營則是弓弩,長槍刀斧為主要武器,並配備有重量較輕,發射霰彈的虎蹲炮,滿編人數同樣在兩千七百人左右。
周世顯還計劃給一部分騎兵營配上短銃,但現在火器工坊的生產力還遠沒跟上,這個計劃目前和四磅炮一樣,還停留在了設想階段。
而且,以周世顯目前擁有的戰馬,他現在最多湊出一個獨立的戰兵營來。
至於混編營,則是在一個戰兵營的基礎上加上兩個千總,一千四百餘騎兵,以及一個上百人的炮隊,使得其具有綜合攻擊能力,可以脫離主力兵團單獨執行作戰任務,總兵力接近五千人。
除此之外,按照周世顯的計劃,他的部隊還要有水兵營,車營,輜重運輸營等,這些都是主戰部隊之外的兵種補充,在大戰中或許不顯眼,但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否則戰兵,火槍兵,騎兵的威力都難以發揮。
其中,水兵營周世顯目前還沒有頭緒,南京水營他是不信的,那些船可以用,但是人就算了,他打算拉攏鄭成功之後,再把這個明末海戰第一強者用上。到時候打造一支所向披靡的水師,絕對不成問題。
對於大軍整編而言,其實現在最嚴重的還是相對應的火器配備問題,雖然南京府庫裡還有不少刀槍,但是火炮火槍都不堪一用,無論是大型火炮,還是將來配備到各營的中小型火炮,還是得周世顯想辦法生產,而數以萬計的火槍需求,更是讓他頭疼不已。
不過,這種事也急不來,周世顯還得協調各部,從廣東,福建招攬工匠,還要等湯若望啟程,前往澳門。
而他當下首要解決的,還是官制問題,那個時候崇禎封的官都太高了,只是唬人用的,實際上那麼用,今後立了功,就沒法再加封了。
於是乎,周世顯私底下又給他們重新設立了一套符合實際的官職,同時也是為了確立自己對這支軍隊的絕對領導權。
他們是駙馬的兵,不是皇帝的兵,這是周世顯要明確告訴手下每一個將領的。若是誰敢逾越了這一條,那可別怪他不念情份,痛下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