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了十一月份,前往臺灣島的移民,已經全部遷移結束了。最後移民葫蘆島至承德一線的災民,也開始陸續登船了。
距離李淼回京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了。這次河南賑災、安置,李淼是收穫滿滿。首先是氣運昇華的收穫,特別是板藍根的效用奇佳。
很多百姓都感恩戴德,讓李淼有了意外的收穫。竟然不比欽差的收穫少。
李淼作為河南賑災大使,救災民於水火。感激李淼這位欽差的民願,絕大部分來自河南的災民。而且還被順風運輸鏢局分潤掉了不少。
雖然這部分民願,最終也會讓李淼得益。但與板藍根所獲得的民願相比,不僅數量上少了不少。而且質量上,李淼也感覺到有明顯的差異。
可能是事不關己的原因。幾乎都是受災的難民,才會感激李淼。所以李淼所獲得的民願,並沒有想象得多。而且質量也不是太高。
李淼感覺這部分民願,應該被朝廷得了大頭。也就是說,朝廷才是這次救災安置,民願最大的獲益者。
李淼很快了然。本身自己也不過是,朝廷派來的欽差。功績當然主要歸功於朝廷。
李淼隱隱地感覺得,這次皇上會因為賑災、安置災民成功。而龍氣大漲。
李淼感覺有些失落。李淼是最希望看到,腐朽大鄭朝儘快覆滅的。但現在的李淼,無疑是幫了大鄭朝的大忙。
河南賑災、安置災民成功,無疑會延長了大鄭朝的國祚。
可李淼也不會後悔。破碎的山河,可不是他想要的。再說李淼這次如果不出手,大鄭朝的覆滅是肯定的。
但老百姓死傷慘重,也是必然的。與李淼守護大鄭朝的百姓的宏願有悖。別說李淼曾經立過宏願。
就是李淼沒有立過宏願,李淼也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大量的百姓死於非難。可能李淼離真正的政治家,還有很大的差距。
李淼還沒達到,視百姓如草芥的程度。還不具備成為梟雄的潛質。李淼作為悟道修士,一切都需要講究念頭通達。
所以李淼為人處世,都會順應本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對李淼來說,都是不存在的。順應本心、念頭通達,才是李淼的處世之本。
李淼也體會到了,名正言順的作用。不僅僅體現的朝廷的氣運體系,就連民願也是同樣如此。這次的板藍根,就是名正言順的很好的例證。
板藍根所產生的民願,對李淼氣運昇華的效果。甚至遠超去年冬天,抵禦草原韃子,所產生民願的效果。李淼瞭然。名不正,則言不順嘛。
李淼透過北方局、順風運輸鏢局而得到的民願,還是差了點意思。雖然民願也不少,但總有點生澀隱晦之感。
不像板藍根所產生的民願,讓李淼覺得清澈通透。對氣運昇華的效果,也是高下立判。
李淼想起以前人們造反,不也是總要寫檄文嘛!原來他們是早就明白了,民願和名正言順的作用了呀。
知道歸知道,但李淼現在還沒到登高一呼的時候。也註定只能暫時繼續低調、苟著。
不過李淼堅信,當自己登高一呼之時。必定會驚天地,泣鬼神。可能那時才是李淼,氣運徹底轉換成龍氣的時候。
李淼開始有些期盼,那一刻的到來。也只有到那時,李淼才能徹底放開手腳。想想李淼都覺得念頭通達,靈魂通透!
這次李淼所獲得的民願,雖然也不少。但與朝廷相比,與皇上增長的龍氣相比。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倒退。
李淼氣運的轉化的程度,也只能與大鄭朝的龍氣興衰相比。這才是真正的衡量指標。對抗大鄭朝龍氣的底氣,才是李淼最為看重的。
畢竟宮裡還有一位金釵——賈元春。能否最終得到賈元春,對李淼相當重要。關係到李淼最終的道途。
從某種程度來說,李淼這麼在乎自己的氣運昇華。不過也是為了對抗皇上的龍氣,得到賈元春才是終極目標。氣運的昇華不過是副產品而已。
所以這次從民願角度,從氣運昇華角度來衡量。李淼其實是失敗的。延長了大鄭朝的國札,助長了皇上的龍氣。就是最大的敗筆。
李淼為此也充滿了無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但李淼也不是沒有收穫,而且收穫巨大。李淼在北方邊疆,一下子安置了七十萬災民。
稍加時日,這些災民中就會產生十多萬護衛。而且都是修煉了截拳道的武力不凡的護衛。
只要再給李淼幾年時間,就是沒有錦州,沒有山海關對女真人的牽制。李淼也可以憑藉自己的實力,與女真人正面一戰。
可能野戰還不是女真人的對手。但陣地戰、防禦戰才是李淼最為看重的。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護衛們,與女真人硬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