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道衍和尚讚歎了一聲:“哈哈哈,千手如來掌果然精妙!”忽然道衍和尚,招式疾變,身法更是詭異飄忽,呼呼擊出幾招暗腳,盡數攻擊塵三歲下盤要厄,竟然反令塵三歲,處處掣肘,值得閃避不可疾攻。
只見道衍和尚,身法似高擊低,似低又高,高低縱橫,處處遏制這塵三歲步伐要衝,一時間招法急變,這塵三歲掌法越是變幻莫測,這道衍大師的身形就越是變化無端,只見他,斜身反上,進步反閃,避開招數卻拳勁早抵要害,一時間打得塵三歲連連叫苦。
兀那之間這塵三歲大師的,心口咽喉下陰軟肋,等等要害全部中招
且拳勢急增,若非這塵三歲有金鐘罩護體,恐怕早就死於非命了。
二人卻見道衍大師附身伸出一腿,腳尖勾住塵三歲右腳,膝蓋跪彎了塵三歲左膝,塵三歲正要回首掙扎,竟然被道衍和尚擒住雙肩,一扯之下順勢丟下臺去,一時間中原武林人士無不鼓掌喝彩,都知道這道衍武功看似如老農種地一般,實際上則進入了武學真境。
真可謂是武功如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道衍大師旋即在臺上道:“福生無量天尊,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老衲竟日僥倖得勝全靠祖師爺保佑啊。”
臺下李天目聽了不由笑道:“哈哈哈哈哈,道衍和尚,你這人真有意思,你是和尚還是道士?一會兒又祖師爺爺一會兒又阿彌陀佛的。”
道衍在臺上拜服道:“呵呵呵,有道是老子西域化佛,這佛入中土,本就是抄謄了不少道家經典,故而當中道理相通之處盡在道家之學。小僧幼年為避極寒屈居佛門,一飯之恩尚不敢忘,故而終身為僧,不有他想,但是佛門始終是西域邪教,著實令小僧少年之時困頓不少,幸而得到師父子陽子席應真所傳符籙道法,後與劉伯溫先生宋濂先生學習道家儒家學問,方才有的今日成就。”
塵三歲倒在地上被眾多弟子扶起,沒了面子只道:“哼!原來是帶藝投師,那麼道衍,你用的是什麼武功!”
道衍笑道:“哈哈哈,實不相瞞,在下諸多學問當中武功為最末,適才所用其實是在少林寺藏經閣中學來的‘心意把’功夫。”
塵三歲道:“呸!不可能!這“心意把”傳的神乎其神,實際上就是一些粗淺的種地功夫,有什麼厲害的!你你你一定是是偷學了少林本門的其他武功!”
道衍笑道:“哈哈哈哈,實不相瞞,少林寺的易筋經,洗髓經卻是奧妙不凡博大精深!不過這七十二絕技嘛,卻是未必都強,只怕都學來,是博而不精,容易走火入魔啊!小僧於藏經閣中閱讀書籍,起初覺得這心意把無甚出奇,而且招法詭異,似老農種地,一般帶著幾分醜陋之行,但是後來方知,我少林武學精益全在禪武醫三者合一之境,這禪看似是佛理,而武是武功,這醫卻與人體結構,氣血執行相關,故而這先天一口氣,和諸多經絡經脈之學卻是從道家學來。
小僧便以醫入手,便觀道藏,以此通曉人體穴位脈絡,而後以此入武,方才有所成就。不過這心意把,的心到意道之說始終不能徹悟。方知這少林所言之禪,非佛教所言之禪,實際上是達摩之後世代所抄《莊子》中的“坐忘玄機”,於是小僧便觀莊子,《逍遙遊》《齊物論》《秋水》諸篇,方知世上這有無之境,大小之變,故而武功大成。”
此言一出塵三歲默然不語,卻聽道衍讚歎道:“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紂亡!心意把,招數所致必有殺傷,塵三歲方丈你身中數招卻未收重傷,可見武功不凡,足以睥睨天下許多英雄,不必內疚!事到如今還請交出玉人,把秘密公告於天下吧!”
道衍和尚淵渟嶽峙,一番出手,令得天下英雄肅然起敬。
劉伯溫搖搖摺扇暗自笑著,原來道衍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沒有逃出他的算計,聽他道:“哈哈哈哈,姚兄,趨利避害,算計深沉,武功卓絕,著實令劉某大開眼界啊!”
道衍俗家名字叫做姚廣孝,姚廣孝聽罷急忙去拜,一時間神色變得誠惶誠恐了起來:“嘿嘿嘿,劉先生小僧不過班門弄斧!多謝劉先生指點!”
二人秘密暗下不表。
李天目知道這塵三歲心有不甘,旋即幫著答話:“對啊!塵三歲,你少林也是千年大派若是輸不起,才是真的丟人叻!”
塵三歲思慮再三,只好點了點頭拿過石人來,雙手奉於姚廣孝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