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沉上次死皮賴臉做客採伐院,混賬話,糊塗話,玩笑話,輕巧話重話,開啟天窗的亮話,蓋棺定論的明白話,混淆在一起,沒少說。這裡邊又藏著陸沉一句自稱貧道多嘴一句的話,大體意思,是說林守一因為他這個當爹的偏心,才是去了某個機會,某個機會一沒有,就牽一髮而動全身,導致一連串的機緣,萬事皆無,滿盤皆輸。而且陸沉最後還補上一句,他當年擺攤算命,是給過林正誠暗示的,言下之意,你林正誠執意如何,導致如此,那是你犟,但是貧道可是給予過你和林守一許多額外善意的!你們父子二人,不能不領情啊,做人得講點良心,所以貧道吃你幾顆粽子咋個了嘛!
其實林正誠當時就聽進去了,只是他林正誠這輩子為人處世,至多是為某些人事而感到遺憾,還真就沒有後悔二字。
至於林守一知道這個真相後,作何感想……你一個當兒子的,還敢在你老子這邊造反嗎?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林正誠在兒子那邊又一向是極有威嚴的,可真要讓林正誠主動開口提及此事,其實並不容易。
————
身為處州刺史的吳鳶,主動拜訪州城隍高平。
在一州官場上,雙方算是屬於平級。
吳鳶脫去一身官袍,只是身穿便服,站在州城隍廟大門外。
門口懸掛有一幅黑底金字的對聯。
念頭闇昧,白日下有厲鬼,吾能救你幾回?你且私語,天聞若雷。
言行光明,暗室中現青天,何須來此燒香?膽敢虧心,神目如電。
一向沒有任何官場應酬的城隍爺高平,自然是不會露面迎接吳鳶的,倒是有個朱衣童子,一個蹦跳離開香爐,屁顛屁顛跑出城隍廟,翻過那道高高的門檻,再飛快跑下臺階,畢恭畢敬與吳鳶作揖行禮,口呼刺史大人,說些大駕光臨蓬蓽生輝的場面話。再一路低著頭側過身,伸出一隻手,保持這個姿勢,領著吳大人步入城隍廟。
吳鳶是來這邊與高平閒聊的,不涉及公事,就是聊點處州外山水官場的趣聞,比如如今有幾個關鍵的水神空缺,大驪朝廷那邊一直懸而未決,中部大瀆暫時只有長春侯和淋漓伯,是否會多出一個大瀆“公爺”,人人好奇,像那北俱蘆洲的濟瀆,就有靈源公和龍亭侯。再就是楊花升遷後空出的鐵符江水神,以及曹湧離開後的錢塘長,各自補缺人選是誰,都不算小事。
此外原本在大驪朝廷山水譜牒上,只是六品神位的白鵠江水神蕭鸞,前不久在兼併了上游的鐵券河後,這位水神娘娘的品秩順勢抬升為從五品。而舊鐵券河水神高釀,祠廟改遷至鄆州,轉任細眉河水神,屬於平調,神位高度不變。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尤其是訊息靈通的山水官場,看待此事,都覺得極有嚼頭,就像京官多如牛毛,京官外放,主政一方,即便品秩不變,當然還是重用,作為細眉河源流之一的那條浯溪,藏著一座古蜀龍宮,規制不高,畢竟屬於上古內陸龍宮之流,可是瘦死駱駝比馬大,再怎麼說也是一座貨真價實的龍宮,黃庭國哪有這份本事,自然是被宗主國大驪王朝的修士尋見的,那麼等到龍宮真正被開啟,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細眉河,自然而然就會水運暴漲,而高釀這位河神的地位,就跟著水漲船高。
吳鳶都進門了,高平便走出神像,朱衣童子早已經招呼廟祝趕緊去整幾個硬菜了。
一邊走一邊聊,在齋堂那邊落座後,吳鳶笑道:“寒食江的山水譜牒品秩,與鐵符江水神,還是差了兩級,他想要補缺,難如登天。”
高平點點頭,所以黃庭國皇帝那邊的鼎力舉薦,意義不大,大驪朝廷是肯定不會答應的。
吳鳶笑問道:“這位玉液江水神娘娘,到底是怎麼想的,為何她會暗示我,只要幫她外調別地,平調都可以,大驪境內任何一處水運貧瘠之江河,都沒有問題,她甚至願意降低半級神位?”
高平捻起一顆花生米丟入嘴裡,說道:“先前因為一樁可大可小的事情,處理不當,結果鬧大了,就跟落魄山結下了樑子,她總覺得留在玉液江,睡覺都不安穩。與其每天擔心翻舊賬,還不如躲得遠遠的。”
吳鳶調侃道:“高釀倒是撿了個肥缺,以後禮部的山水考評,那條鄆州細眉河,想不要優等考語都難吧?”
高平說道:“估摸著是落魄山那邊的授意吧,明面上是魏檗的手筆,畢竟是一尊北嶽山君,朝廷還是要賣他幾分面子的,上柱國袁氏和兩個京城世族,稍微一打聽,是魏檗的意思,就只好捏著鼻子認了。魏檗這傢伙心眼小,攤上這麼個喜歡舉辦夜遊宴的山君,誰不怕下次再有夜遊宴,被魏檗故意穿小鞋,他們幾個家族扶持起來的仙府、平時關係好的山水神靈,不得砸鍋賣鐵?”
吳鳶笑道:“披雲山再想要舉辦夜遊宴,很難了吧?”
已經是相當於仙人境的一洲山君了,再想抬升神位,得吃掉多少顆金精銅錢才行?
就算大驪朝廷再偏心北嶽披雲山,國庫又有盈餘,也不可能這麼做,不然中嶽山君晉青,肯定第一個跳腳罵人,直接跑御書房吵架去。而其餘幾尊寶瓶洲山君,尤其是南嶽範峻茂,她是肯定不會在這種事情含糊的。
————
林守一的閉關之地,幾乎沒有人能夠猜到,既不是大驪京城,也不是寶瓶洲北嶽或中嶽山頭的某處洞府道場,而是一個脂粉氣略重卻在大驪地位超然的長春宮。
長春宮,名副其實,似有仙君約春長駐山水間。居閒勝於居官,在野勝於在朝,此間山水最得閒與野趣。
在一處連祖師堂嫡傳弟子都不許涉足的禁地。
四面環山如手臂,圍住一湖,山水相依,美好盈眸。風景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有翹簷水榭駁岸出,鋪覆碧綠琉璃瓦,立柱架於水,有群鳥白若雪花,徐徐落在水上。
岸上綠樹有聲,禽聲上下,水中藻荇可數,陣陣清風如雅士,路過水榭時,細細輕輕,剝啄竹簾,春困淺睡之人,可醒可不醒。
水榭內,設一睡榻,臨窗一案几,擱放有一隻香爐,幾本真跡無疑的古舊法帖,一把用來驅蟲撣塵的麈尾,一摞山水花鳥冊頁,各色文房清供兼備。
有女子在水榭內的榻上,睡了個午覺,她剛剛醒來,坐起身,揉了揉眼睛,再伸著懶腰打哈欠,午睡初足,低頭瞥了眼繡鞋,翹起腳尖,挑起一隻繡鞋,想了想,又有些煩躁,便隨便踢開那隻繡鞋,光腳踩在地上,走出水榭,水榭臨湖一面,設定美人靠。這
個意態慵懶的美人,便將胳膊橫在欄杆上,下巴抵住胳膊,她看著平靜如鏡的湖面,眼神迷離。
再好的景緻,每天都看,就跟每天大魚大肉一樣,頓頓吃,一日三餐還不能不吃,總會吃膩味的。
她腰間懸掛一塊牌子,單字“亥”,亥時自古被修道之士譽為“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