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倍音速?”
所有人都被劉躍說出的這個資料嚇著了。
“劉躍,速度快是好事,可這成本……”杜峰再次肉痛了。
一般的導彈,都很難達到這個速度,3倍音速已經比較逆天了,又不是彈道導彈,飛出大氣層之後再入大氣層,在重力加速度跟發動機推力雙重作用下,才能達到六七倍音速。
這可是火箭炮。
而且不是防空導彈。
防空導彈也沒這麼快。
“蘇聯的冰雹火箭炮,最大飛行速度也只有690米/秒,剛超過2馬赫……”蔣致和也提醒劉躍。
他們不是認為這個飛行速度無法達到。
只是火箭炮啊。
效能指標越高,成本也就越高。
同時,技術難度也更大。
導彈在高速飛行過程中,急劇與空氣摩擦,溫度、壓力等,對導彈結構都是考驗。
要更高的強度,就得更好的材料。
各種需求都高度上升,從而導致成本劇增。
國內可以生產出速度更高,效率更高的導彈,卻從來沒有生產,原因無他——成本太高。
“領導,目前處於實驗過程,在有了實驗資料的時候才能進一步改進,到時候平衡速度、威力、成本等方面。”劉躍的要求不過分。
這款發動機,未來不僅是給273毫米火箭炮使用。
結構改進一下,就可以用到導彈上。
“只是實驗階段。這種火箭炮,每一枚火箭彈的成本,我們將會控制在5萬以內,進入高超音速風動中實驗,獲得的資料可以為後續的專案打下基礎……”劉躍繼續解釋。
在空氣動力學領域,他跟著錢院長學習,這水平自然是不差的。
也就因為他跟著錢院長學習,所以提出這樣的速度,沒有遭到質疑。
錢院長在世界空氣動力學領域,都有著絕對的權威性,這是馮·卡門最得意的學生。
恰好,劉躍也成了錢老最得意的學生。
要不然,怎麼可能研究生的理論學習都不用,每學期只需要考試,該交論文就交論文,然後完事兒?
這也算是開了歷史先河了。
“你知道,那樣的風洞實驗成本很高,都是為運載火箭跟大東風搞的……”趙國雲希望劉躍改變想法。
奈何,劉躍鐵了心。
“領導,八百萬的費用,大部分都是用於這些實驗。如果不搞這方面的研究,經費可以節約很多。當然,只要成果出來了,後續專案改型工作,就會容易很多……”劉躍知道他們在意什麼。
航天這塊,現在有著很多的空白。
誰的專案更多,只要研究進度快,就能拿到更多經費。
“行,我們跟那邊溝通一下,你們儘快把理論模型生產出來。”蔣致和幾人商量了一番,“這就當你進入基地的第一個研究課題吧。”
“還有107單管火箭炮跟80毫米單兵反坦克火箭筒呢!”鄭建國提醒著領導們。
不能就這樣抹殺了劉躍的功勞啊。
“你問他自己,好意思把這樣的專案交給他的老師們?”
劉躍確實不好意思。
何況這些在之前就已經完成了,當作業給交了。
要不然,他能這麼快拿出那麼多的資料?
劉躍跟鄭建國兩人,在總部機關領導同意後,就直接去找空氣動力研究所的人。
由於專案經費給了2186廠,總部機關就不再撥款,各種成本,都是由2186跟配合單位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