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開封府。
大宋皇宮,崇政殿內。
“陛下饒命!陛下饒命!”
看著數位朝官,就這麼被拖了下去,所有官員都噤若寒蟬。
就在半個月前,震驚內外的偷盜軍備案,由前線傳來,天子勃然大怒,命首相黃裳徹查此事。
如今便是結果。
單單是朝官,就有十人受到牽連,外面更不知要多少人頭落地。
這些人不全是賣國賊,有些僅僅是收下了好處,被當作保護傘使用。
但一律按國賊嚴懲!
殺!
“陛下!萬萬不可啊……”
不過他的所作所為,顯然激怒了保守一派,司馬光就上前一步,開始請願。
十數名朝官也齊齊站出,堅定地站在司馬光身後,顛來倒去不過是祖訓不可變之類。
等他們廢話完,百官之首的那一位才開口,言簡意賅:“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不可得,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可致也!”
皇位上的趙頊第一時間應道:“黃卿說得好,要想太平度日,許多事可以容忍一二,唯獨對西虜和遼國,半點也不能手軟,誰敢拖後腿,殺!”
趙頊今年不過三十八歲,但相比起來,他的容顏要老了許多,眼角已經有了清晰的皺紋,頭髮也白了不少。
這是操勞國事所致。
二十歲登基以來,他沒有一天鬆懈。
強國強民是過程,重現漢唐遺風,能如唐太宗一樣,文成武就,成為名流千古的明君,才是他的目標。
而這一天,終於來臨。
自從大宋開始對西夏用兵,他的精神就處於一種極度亢奮的階段,每日睡眠更少,早生華髮,但他卻十分享受。
二十年磨一劍,豈能淡定,豈可淡定?
但看著那位面容依舊年輕,文曲下凡的首相,趙頊的浮躁之心就漸漸平靜下來。
對於黃裳,他全心信任是有原因的。
昔日相救趙曙,回京保他登基,已是從龍之功,登基後這位更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保其子嗣平安。
宋朝歷代天子,都是子嗣稀少,仁宗如果不是無後,也輪不到他的父親英宗,所以趙頊對於子女問題十分關注,甚至疑神疑鬼,認為大宋皇子會夭折,不是老天不眷顧,而是人為。
昔日唐朝由玄武門之變而起,其後頻繁宮變,成為歷代之首,不就是一個上行下效麼?
至於宋朝嘛……
但現在,他只夭折了十一子趙佶,其他兒子都活得好好的!
這還不能證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