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赤腳醫生們近距離接觸到了領導,而且還喝了酒,平日裡有些不能提的話題這會便趁機提了出來。
首先還是他們剛才委託王憶的事,採購藥材特別是中藥材。
這方面衛生局幫不上忙,跟王憶一樣採取拖字訣,就說他們會打聽一下這件事有沒有操作空間。
在場的赤腳醫生們沒見過世面,可也不是傻子,比普通種地下海的老百姓見識多,一聽領導開始拖,就知道這事沒譜了。
然後有人問:“孫局,中藥材的事先不說了,去年國家領導批轉了衛生部《關於合理解決赤腳醫生補助問題的報告》,怎麼沒聽咱們縣裡有這股風?”
孫誠就是衛生系統專門負責鄉村衛生工作的官員,他對相關的政策熟悉。
於是聽到質疑他便解釋說:“去年確實發了一份《關於合理解決赤腳醫生補助問題的報告》,但是那個三年前、反正就從79年開始,國家衛生部門要考試考核咱們的赤腳醫生,這個政策你們知道吧?”
周學醫說道:“知道,報紙上都看過了,國家出於規範鄉村衛生從業人員的考慮,開始控制赤腳醫生數量和質量,並說要透過考試發證的方式,淘汰掉一批不合格的衛生人員。”
孫誠點頭說:“對,國家在紅標頭檔案裡說了,凡經考試合格、相當於中專水平的赤腳醫生,發給‘赤腳醫生’證書,然後原則上給予相當於民辦教師水平的待遇。”
“對於暫時達不到相當於中專水平的赤腳醫生,要加強培訓,其報酬問題除記工分外,也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補助。”
另一位叫宋鴻兵的科長說道:“這項考核考試現在還沒有進行到咱們外島這邊,好像滬都、錢塘這些大城市都是今年下半年才正式開始進行考核考試。”
“所以沒有考核考試,沒有‘赤腳醫生’證書,你們就還不能獲得補貼。”
聽到這話,赤腳醫生們很不高興:“我們的赤腳醫生名號是新華社給命名的,都幹快二十年的赤腳醫生了,結果現在還得要考試才能拿到認證。”
“就是嘛,誰不知道我是赤腳醫生?你可以去我們長海公社打聽打聽,都不用去我們生產隊,去公社就行了,肯定能打聽到我名號。”
“不是、不是,國家進行考核給予證書,這是政策,咱不用質疑,主要是我聽說有些地區現在沒有進行認證,然後就給所有的赤腳醫生們進行補助了!”
宋鴻兵笑道:“這位同志說的應該是富裕地區吧?《關於合理解決赤腳醫生補助問題的報告》裡面提過了,要各地單位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補助。”
有人立馬發現了盲點:“適當的補助……”
但旁邊的人發現了他跟個盲人一樣,趕緊拉他一把讓他別問了——
領導已經在推諉這件事的執行了,你還問什麼?繼續問下去不是找不自在嗎?自己不自在,領導也不自在!
孫誠自己也很識趣,舉起酒杯挨個敬酒,自如的改了話題:
“俗話說,大水大旱之後有大疫,六幾年的時候就發生過這種事,對吧?”
“對,當時咱們外島農村瘧疾流行,但村民們普遍缺乏防疫常識,當時上級單位要求我們赤腳醫生挨家送藥問診,宣傳防瘧知識。”有眼力勁的赤腳醫生趕緊配合領導轉移了話題。
其他人紛紛跟上:“當時人不在家,就去地裡找、去海上找。每天跑一遍,一連跑7天,然後把瘧疾扼殺在搖籃裡,沒讓它兇猛起來。”
“當時我們隊裡一些社員自覺身體好,不願吃藥,上級單位還給指示了,叫、叫‘送藥到手,看服到口,不咽不走’……”
孫誠笑道:“我當時還在上學,沒有步入機關單位,但對這件事也記憶深刻,當時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利用兩年時間從中華大地上根除了瘧疾。”
“今年秋天,長龍的王家生產隊發動社員群眾大規模的搞了衛生運動,滅蟲滅鼠、清理汙水和野草。”
“根據各公社相關單位的統計,他們生產隊從入秋到現在,社員健康狀況一直保持的比較好……”
說到這裡他問王憶:“王老師,是不是?”
王憶點點頭。
搞好衛生確實可以避免很多的小毛病,今年冬天社員們感冒都很少。
不過這也跟他推行戴口罩外出有關,平日裡出門就戴口罩,能防範一些傳染病。
孫誠沒有想到口罩相關的事宜,他興致勃勃的說道:“所以縣裡頭有個想法,就是號召咱們各公社、各生產隊,全民開展一場愛國衛生運動。”
“咱們赤腳醫生作為衛生保障體系最基層的執行者,要承擔起一些重任,縣裡的初步構想是開展一次冬季兩管五改的工作。”
“同志們要管水、管糞,改水井、廁所、畜圈、爐灶、環境,挨家檢查是否做到了滅蟲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