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只要國內理順了,革新的措施做到位,興修水利有了成效,推廣番薯有了收穫,那麼大明綜合國力的爆發起來,回頭再一一錘爆他們,那應該沒有一點問題!
因此,崇禎皇帝給三邊總督鄭崇儉和雲南沐王府去聖旨,讓他們以穩為主,在不讓局勢惡化的前提下進行行動。不能太冒進,導致失誤讓局勢惡化的事,不能去做。
崇禎皇帝在忙這些事情的時候,他派出的天使也已經到達了山海關。
洪承疇接了旨意,不由得很是意外,而後就是大喜。
盧象升是個有本事的人,這一點,他之前在勤王亊的時候共事過,是有親身體會的。可是,他怎麼都沒想到,盧象升去當了保定總督才兩年不到吧,竟然就能渡海光復了遼東旅順,且重新奪回了制海權。如此一來,以後遼東的局勢,比起天啟年間都要好不少了!
洪承疇當然明白,以前毛文龍在東江的時候,那是缺吃少穿,就東江的戰力,壓根對建虜沒有多少威脅力。只能靠逃去東江的遼東漢人的訊息,知道建虜薄弱的時候去騷擾一下。
可如今,盧象升親自坐鎮旅順,按照他的瞭解,皇上絕對會大力支援,如此一來,戰力肯定非毛文龍那個時候的戰力可比。一想起遼東建虜以後被明軍兩面挾制,洪承疇就忍不住心情很好了。
他來當這個薊遼總督,說實話,壓力還是很大的。手中沒有嫡系軍隊不說,建虜對寧錦的明軍也是瞭解,該怎麼打仗,這是個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洪承疇心裡明白,崇禎皇帝讓他來當這個薊遼總督,絕對不會只滿足於守住目前的城池而已。
由此,他接任薊遼總督之後,就開始收攏軍心,用他長袖善舞的官場手段,讓各部將領能真心聽他號令,一如他在陝西時所做的那樣。
洪承疇明白,要想實現這個目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是不斷地打勝仗。
在陝西的時候,因為對手是各地反賊,他的手段就很好實現。畢竟邊軍的實力要比各地多如牛毛的反賊強大得多。就那樣,他一場一場的勝仗打下來,也就獲得了秦地邊軍的認可,讓那些將領能真正為他所用。
可是如今,他要面對的敵人是遼東建虜,想要透過打勝仗凝聚人心……
想到這裡,洪承疇就覺得肩膀上的擔子實在太重。不過皇上派人傳來的這個訊息不錯,旅順大捷,至少是對建虜的一次打擊,雖然不是自己親自指揮,卻也能鼓舞關寧這邊軍心。
這麼想著,他便立刻派出信使,通告寧錦各地,有關旅順大捷的訊息。
同時,旅順大捷的這個事情,也讓洪承疇有了一種緊迫感。不管怎麼樣,他也要有成績才可以。最終,柿子撿軟的捏,洪承疇的目光,轉向了草原上。
遼東建虜目前不好打,但遼東建虜的狗腿子,倒是可以動一動吧?
他在想著這些的時候,自然也派了人去找祖大壽,讓他撤軍回來了。圖謀草原的戰事,少不了祖大壽所部參與。
與此同時,代善八百里加急的奏章也已經到了盛京。
對皇太極來說,他覺得派出了代善領軍,而且是兩萬大清精銳,又有天佑軍的火炮助陣,區區旅順,應該是水到渠成地拿下才對。
因此,他聽到八百里加急奏章到了的時候,心中鬆了口氣。代善看來知道之前八百里加急的影響並不好,所以就又來一個八百里加急來稟告大捷,這樣盛京的百姓就不會再對八百里加急有什麼不好的猜測了。
然而,當他看到信使的臉色時,就知道不對了。
匆忙瀏覽了一遍奏章之後,皇太極怒極,當場就掀了他的御案。
“尚可喜這個狗奴才,竟然把朕好不容易湊起來的水師全給敗完了,該死,該死,該死!”
“朝鮮人對朕旨意陽奉陰違,還真以為朕不知道!如今在打仗的時候,竟然都敢暗自搗亂,真當朕不會發怒麼?”
“代善這個蠢貨,枉費朕對他的信任,竟然如此無能!”
“……”
崇政殿內的內侍宮女,還有黃馬褂的侍衛,全都斂聲屏氣,就怕皇太極把怒火發洩到他們身上。與此同時,他們心中也非常吃驚。看皇太極這意思,好像是朝鮮人搗鬼,讓代善所部打了個大敗仗?
可是,什麼樣的敗仗,能讓皇上如此大發雷霆呢?
確實,要是一般敗仗的話,皇太極不至於如此大發雷霆。至少多爾袞的天津之戰,損失了三萬人馬,他都是想著去掩蓋,甚至都沒有處置多爾袞等人。
旅順之戰,如果只是打不下來,他也不至於如此大發脾氣。
皇太極之所以發這麼大的火,是因為他對大清水師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就想著斷了旅順明軍的退路,還要渡海到明國去劫掠明國沿海,去搶漕運糧食。如此一來,大清因為沒有晉商的困境,也能走出來。
可是,旅順一戰,水師竟然是全軍覆沒。不……不是,比全軍覆沒還要讓皇太極憤怒。
那麼大規模的水師,竟然連迎戰都沒敢迎戰,直接就潰了。不但潰了,還把那麼多的戰船都留給了明國水師。大清原本家當就沒多少,都是精打細算的,如今竟然都送給了明軍。
一想到這,皇太極就感覺胸悶得很,想起大清的困境比起之前,要更為困難了,頓時,“噗”地一聲,一口老血吐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