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呂嘉帶頭,眾人皆是叫囂不已,說是要和大漢死磕到底。
剛剛上位的趙胡也是無奈,他可沒有趙佗的威望有手腕,能夠將所有人都給拿捏住。
面對此情此景,只能是選擇默許。
南越國的人只知道漢軍是透過海運的方式,直接深入腹地攻擊都城,可卻不知道漢軍的海運規模與實力。
當他們那自以為實力強悍的水軍,在海面上遭遇到漢軍水軍的時候,那爆棚的自信心瞬間被從天上打落在地。
數量上倒是南越國的佔據優勢,可這等優勢在真正的實力面前,毫無意義。
漢軍的水軍海船,那都是二百料乃至於四百料的大傢伙,最小的船都是百噸起步。
可南越國這兒,最大的船都不到百噸,絕大部分甚至就是當地漁民們的小漁船。
這等小漁船別說是打仗了,那渺小的身軀甚至連跳幫作戰都做不到,因為太小太矮了,漁船上的南越軍士們壓根爬不上去。
漢軍海船出現在了番禺外海,南越國的水軍不得不硬著頭皮上前迎戰。
海上作戰,技術水平才是實力的展現。
南越國水軍那些小漁船,靠近漢軍大海船的時候,甚至連近身都做不到,直接就被浪翻了。
沒辦法,噸位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這不是人力與信念能夠改變的。
規模龐大的南越國水軍,毫無意外的潰敗了。
連靠近都做不到,那自然也沒什麼可打的。
不過漢軍這裡也有些麻煩,他們雖然戰勝了南越國那支不值一提的水軍,可當他們想要靠岸的時候,卻是見著岸上有不少的南越國兵馬。
沒有海港的時代裡,上岸只能是用小船運送。
小船的運輸量有限,自然無法展現出人數技戰術陣型等方面的優勢來。
敵軍守著岸邊,可以輕易的將一股股上岸的兵馬吃掉。
無奈之下,李當戶只好帶著船隊在附近尋找其他合適登陸的地方。
可沒想到的是,南越國幾乎動員了沿岸所有的力量,設定烽火到處都是眼睛盯著大海,堅決不給漢軍上岸的機會。
愁眉苦臉的公孫敖,找上李當戶“李都督,這可如何是好?”
空有大軍卻無力上岸,這可真是
“無需心急。”李當戶笑言“南越海岸綿長,何止千里?他們南越國才多少人,哪裡護得過來。”
“想要阻擋我軍上岸,唯有用比我等更加強大的水軍方可。可他們沒有,那就擋不住。”
這話說的公孫敖心態好了許多,他追問道“那現在該怎麼辦?”
“先退到外海去,尋個合適的地方登岸就是。頂多是上岸之後走的路長一些,晚些趕到番禺城下罷了。”
“如此甚好。”
漢軍水軍的退卻,讓南越國誤以為自己的嚴防死守有了效果,一個個歡呼雀躍,興奮到不能自己。
卻沒幾天的功夫,就接到了打探訊息的漁民們送來的情報,漢軍在外海伶仃洋尋了一處深水港灣上岸,還修建了諾大的軍營。
就像是李當戶說的那樣,被動防守是永遠都守不住的。
畢竟海岸線這麼長,以南越國的人口與技術水平,怎麼可能面面俱到。
而李當戶等人選擇的深水港灣,若是讓李雲澤知曉了其具體位置,必然會感慨一聲‘東方之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