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早早就從一眾孫子之中,挑選了趙胡來培養,之後也是順利成為了南越王。
只不過,此時的南越卻是風雨飄搖,面臨著滅國之危。
這邊葬禮結束,那邊閩越國滅國的訊息就傳遞了過來,整個南越國上下,全都是人心惶惶。
不過是幾個月的功夫,三越之地就被平滅了兩個,漢軍如此強勢,誰能不害怕。
朝會上,趙胡表示“若是不行,不若降了吧?”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
隨即,眾多文武勳貴紛紛出列,言辭激烈的表示反對。
原因很簡單,南越國立國已經八十餘年,當地土著對中土毫無觀感,甚至還有覬覦之心,典型的蠻夷思維。
別以為不可能,那個成語夜郎自大的夜郎國,就離南越國這兒並不遠。
至於當年那些南下南越的數十萬老秦人後裔,這麼多年過去了,都已經是好幾代人,自然對中土沒什麼懷念與感情。
而且,在他們看來大漢乃是逆賊,謀奪了大秦的天下。
正因為如此,當趙胡表示想要投降大漢的時候,幾乎是一邊倒的反對。
能夠在南越國內作威作福,當然是要比受大漢約束強。
“可漢軍不日即將攻打。”趙胡說出了隱患“我南越國恐不是對手。”
國相呂嘉當即大聲反駁“王上此言差矣。”
“我南越兵精糧足,上下一心。更兼有山川地利之險阻,漢軍再強,過不來又能如何。”
“可漢軍用水軍渡海攻之啊。”趙胡急切說道“東甌國,閩越國都是被漢軍渡海而滅。若是漢軍渡海而來,我南越失去了地利之阻,當如何才能抵擋?”
“此事易爾。”
呂嘉身為國相,自然是知曉這等情報的。
他之前就與門客商議過要如何應對,此時正好拿出來用。
“漢軍有水軍,我南越國也有!”
呂嘉環顧四周眾人,大聲說道“漢軍若是從海上來,那就先行用水軍抵擋,若是擋不住,那就在陸上抵擋。那漢軍說到底還是要上岸的,只要待到其上岸之時半渡擊之,必能大破漢軍
!”
歷史上趙胡的孫子趙興想要投降大漢,可呂嘉卻是竭力反對,後來更是乾脆將趙興與其母樛太后全都殺掉,甚至就連大漢派來的使者也給殺了,表示要和大漢誓不兩立,死戰到底。
此人,乃是堅定的反漢派。
大漢四周的番邦小國們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拿捏不清形式。
總以為自己多麼牛嗶,總覺得大漢不過如此。
南越國是如此,夜郎國也是如此。
反倒是真正有實力的匈奴,深知大漢的強大,所以搞和親搞互市,搞長城內外兩家分治。
甚至就連西域諸番邦小國,也知曉大漢的厲害。
哪怕是自家國主被漢使砍了,也沒有敢炸刺的。
這或許是文明開化程度的區別。
西域諸國位於絲綢之路上,見多識廣知道的多。
而南越,夜郎這等小國,在封閉貧窮之地作威作福,看不見山外面的風景有多麼絢爛,自然搞不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