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麼反常的劉備自然也是被劉璋身邊的人所注意到了,甚至劉璋自己都注意到了這一點。
這劉備和自己聽說到的完全不一樣,哪裡是什麼天下最好的僱傭兵,這完全就是來這裡給自己找事兒的。
因此劉璋有些後悔了,自然也會做出來了一些反應。
這就是傳聞中的不讓馬兒吃飽,還要讓馬兒狂跑。
他之後只負責給劉備一半的糧草,想要讓劉備知難而退趕緊離開。
在劉璋的眼中,這傢伙是什麼都不幹,我現在還給你一半那簡直就是太仁慈了。
而劉備...嗯...咱們說好的價錢你這突然降價了,這事兒不行!
這一刻,僱傭兵和僱傭主的關係終於開始惡化了。
而當張松被殺了之後,這兩個人終於被點燃了導火索,然後就開始了一場真正的大戰。
而龐統在這個時候也終於出現了他的謀略,上中下三計讓劉備選擇。
騙了楊懷和高沛,賺了白水關,拿了他的兵馬,最後直接衝向了成都。
這是龐統的三條計策麼?這不過就是龐統給劉備找到的理由。
他是個聰明人,當然知道劉備的性格,太快是不行的,否則涪水關他就已經成功了。
不義當然也不行,所以這倆人必須死得堂堂正正的。
當然,太慢他也知道是不行的,否則他來這裡折騰一圈是幹什麼呢?
劉協當年看到了這裡其實也是大受啟發的,這簡直就是談判的第一要務,那就是求中需要有上才行。
想要五五分賬那就先得開口三七。
只有這個樣子才能夠成功。
當初劉協用這種辦法,可是從女朋友那裡多要到了不少零花錢,那一陣子他過得可滋潤了。
抽菸都得是十二的!
而龐統在完成了這些之後當然不是就此終結,劉協之所以說遇到了龐統的劉備,就終於不再是劉備了。
就是因為涪城樂宴的那件事情。
歷史上的劉備終於取得了短暫的成功,他在涪城高歌樂宴,龐統卻是在這個時候對劉備問出來了最關鍵的一個問題。
“玄德公,你當真是仁者麼?”
那一刻,龐統將所有的事情都挑明瞭,這一刻的劉備是感覺自己彷彿被自己信任的人扒光了衣服在人群之中展現。
那一刻的劉備是憤怒的,劉協覺得他應該是憤怒的吧。
一個仁義了一輩子的人,因為一個人的勸說而做了不仁義的事情,可是你都已經讓我做了為什麼還要在這最關鍵最高興的時候將我拆穿....
如此一來的劉備,甚至覺得自己應該會有羞愧吧。
可是劉備畢竟是劉備,他雖然會有許多的問題,但最起碼他和曹孟德一樣,不會是一個敢做不敢當的人。
他承認了,他終於承認自己不再是一個仁者了。
哪怕龐統在接下來就給了他足夠的理由,讓他可以走下這個臺階,但是他仍然知道自己已經不是一個仁義之人了。
一個不再仁義的劉備,終於沒有了他最後的最致命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