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我請精通周易的先生,測算了吉日,八月十五日。”
楊承應說道:“你留下來,等開工後再回山海關。作為你最需要防的敵人,還待在瀋陽,你沒啥好擔心的事。”
“哈哈哈……天下哪有攻不破的雄關。”
洪承疇說道:“世人都以為,長城可以抵禦外寇。只需要站在城牆上殺敵就行了,殊不知敵人不會爬牆。
他們會拆了長城,再殺進來。
山海關也不例外。
如果你攻打,我估計一天時間不到,就能把城牆轟塌。”
楊承應也笑了起來。
離開了倉庫,洪承疇說起了另一件事:
“周王,你這次招墾,打算招多少百姓?”
“初步預計,有個一兩百萬都謝天謝地。”楊承應道。
“不對。以我的估計,至少這個數。”
洪承疇豎起了食指,比出了個“一”字。
“一千萬!”
輪到楊承應大吃一驚。
“這是最保守的。”洪承疇道,“實不相瞞,山永巡撫圍堵了大量的百姓,不讓他們從山海關進入遼西。”
“怎麼會有這麼多人!”楊承應不理解。
“山西、陝西、河南等地大旱,流民遍地。”
洪承疇說道:“世人都以為如果我不走,一定能剿滅李自成,說實話,還得感謝周王。
如果我還在五省總督任上,只是延遲了這一爆發。但李自成、張獻忠都在,爆發是遲早的事。”
“這麼說,我還是準備不足。”
楊承應感覺有些頭疼,“苛政猛如虎,讓他們寧願拋棄溫暖,跑到東北。”
“所以,這事不能再拖下去。”
洪承疇說道:“等開工儀式結束,我就回去開山海關。你這邊接人到青陽堡,後面的事後面再說。
想要做好一切準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好吧。我心裡有數了。”
楊承應悵然道。
面向公眾的大型工程,有一條重要的經驗——政治掛帥。
讓德高望重的人擔任主帥,鎮住當地嘈雜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