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覺得不可思議:“周王許了你們多少好處?”
“只有本職俸祿。”高起潛輕描淡寫的說道。
“這……你們跟了楊承應怎麼都轉了性?”
洪承疇更加好奇。
“以前伺候皇帝,伺候皇帝的太監,高興了就給塊狗骨頭。”
高起潛說道:“不高興就踹上兩腳。你若不信,你問宮裡當差的太監哪個沒吃過打。
跟了周王則不一樣,一切都有職官律。我幹得好了,將來還能混個升遷,或者博個爵位致仕。”
洪承疇聽懂了。
說起來也是,皇帝從不關心高起潛怎樣,甚至提都沒提。
“周大人的招墾司,已經設在前所鎮。”
高起潛問道:“我也要回去交割差事,您什麼時候去遼東?”
“等陛下旨意,再出發。”洪承疇回答。
“也就是說,等您到了瀋陽,就要開始了。”
高起潛摩拳擦掌。
洪承疇道:“只要皇帝不出岔子,我硬頂著也讓你們順利完成對百姓的招墾。”
“這麼說,皇帝明面上不支援。”
高起潛一下子明白了,“看來陛下還是老樣子。不過,他已經有了進步,不像那次針對袁督師,親自下場。”
“唉!如此一來,我的處境就麻煩了。”洪承疇道。
“沒事,您的功勞,周王都一筆筆記在賬簿。”
高起潛透露了一些訊息:“他日,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洪承疇眼前一亮,似乎明白了什麼。
李朝的事一直拉扯到七月份。
溫體仁和楊嗣昌意見不統一,朝內外也是議論紛紛。
直到七月初四。
朝廷才正式下旨命洪承疇攜斥責詔書,與李朝使者林慶業一道前往瀋陽。
從京師到山海關,再從山海關到瀋陽。
洪承疇一行人足足走了一個月。
到了這一年的八月初六,終於抵達瀋陽。
楊承應領了旨意,卻對林慶業道:“請你回去告訴李朝國王,既然他不聽勸告,就別怪我出手無情。”
“你……你要幹什麼?”林慶業大吃一驚。
“足下熟讀儒家經典,通曉我國曆史,應該聽說過一句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