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為楊承應此舉,其實是在向朝廷表明態度。”
洪承疇說道:“他知道朝廷對他百般提防,所以用招墾令和開路等方式,向朝廷表明他的目標在東面,而不是西面。”
崇禎聽了這話,眼中目光閃爍。
這句話,真如醍醐灌頂。
許多想不通的事,都迎刃而解。
崇禎道:“雖說如此,但朕不能直接准許。如果那樣做,會引起朝野震動,反而導致事情變麻煩。”
他仔細想了一下,繼續說道:“朕看這樣吧,洪愛卿以督師的名義張貼告示,准許百姓自由出入山海關。”
“臣……遵旨。”
洪承疇的心瞬間哇涼。
出不出事,他都是朝廷“正直”大臣的彈劾物件。
到了收拾不了的時候,他就要被崇禎拋棄。
這延續了崇禎一貫“不背鍋”的風格。
縱然如此,洪承疇也必須扛住壓力,認真執行。
對內給崇禎一個交代,對外給楊承應一個交代。
穩住了他們,比穩住多少大臣都有用。
“那,李朝的事該怎麼辦?”洪承疇問道。
“你代朕走一趟遼東,表面上呵斥他,實際上相當於走一圈。”
崇禎說道:“順便告訴楊承應,朕盼望他傳來捷報。”
本來想,問洪承疇能不能順便撈點錢回來。
仔細一想還是算了,身為皇帝怎麼能做這種事。
別節外生枝才好。
洪承疇領命。
離開了乾清宮,洪承疇回到自己府上。
他作為薊遼督師,本來應該待在山海關衙門,是被朝廷緊急召見進京。
從皇宮出來時,已經天黑了。
洪承疇本打算回到府上,好好地休息一晚,等朝廷下了明旨,再趕赴遼東。
不料,在府內遇到了高起潛。
見到洪承疇,高起潛抱拳道:“多謝洪督師在聖上面前美言,讓我不至於空手回去。”
“高公真是清閒。”洪承疇沒好氣地說。
也不怪洪承疇生氣。
高起潛在楊承應面前信誓旦旦,表示一定能辦妥楊承應的交代。
結果到了京師,高起潛卻整日出沒於青樓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