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根據您的要求,以及商討出的方案,用車床和其他方法仿製了一把燧發槍,請您過目。”
宋應星說著,拆開牛皮紙,嶄新的燧發槍露了出來。
楊承應接過燧發槍,看了一眼發射部,點點頭。
說是燧發槍,實際上宋應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擊發部進行了改進。
擊發部更加精密,啞火的機率更低。
“這槍不錯,如果能夠批次生產,將來一定能改變戰場。”
楊承應一邊瞄準遠方,一邊興奮地說道。
“這就需要大帥安排軍械局熟練工,前來學習。熟練掌握車床等工具,才能生產出來。”
宋應星說道。
“這個我會以後考慮。”
楊承應說道:“當下是請您熟練掌握這些技術,並且編出一份操作手冊。”
“操作手冊?”宋應星吃了一驚。
“類似於軍法一樣的東西,確保生產時不會亂來,另外如果車床之類的出現問題,也能及時修理或停下來。”
楊承應儘量解釋的簡單一點。
宋應星聽懂了:“這個沒有問題,我會很快寫出來。”
“這就太好了。”楊承應笑道。
火器的發展是伴隨著其他工業一起進步,而不是單一發展起來的。
就像楊承應不能指望窩在山溝溝裡的天工局,批次生產馬刀和燧發槍一樣。
目前,這裡只能作為搖籃。等將來佔有大規模鎢礦,再來談批次的事。
祖澤遠走到楊承應和宋應星面前彙報:“大帥,海州前線發來訊息,韃子騎兵分路出擊,劫掠我百姓。尚將軍已經派騎兵襲擾,後續情況還要等下一步的彙報。”
“劫掠?不,是對我軍進行試探。”
楊承應判斷道,“我軍要穩住,各軍將人數等點清楚,等我回去後再北上。”
“明白。”祖澤遠退下。
他要把楊承應的話交給烽火驛兵,傳給前線的將領們。
祖澤遠退下後,楊承應扭頭看向宋應星:“宋先生,生死在此一戰,請您靜等我凱旋的好訊息。”
“祝楊帥旗開得勝,凱旋而歸!”
宋應星重重點頭。